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表范本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17 02:54

咱们都知道个人和企业都要缴税,个人的税务很简单,企业为国家做了很大奉献,可是企业的税务就很深重,那么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表范本是什么呢?下面听讼网小编来为你回答,期望对你有所协助。
企业所得税年报申报表A类(主表)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施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交税人填写。
二、填写依据及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施行法令的规则核算填写,并依据企业管帐制度、企业管帐准则等企业的《赢利表》以及交税申报表相关附表的数据填写。
三、有关项目填写阐明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运营的交税人,填写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交税人年度中心开业的,填写实践出产运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交税人年度中心发作兼并、分立、破产、歇业等状况的,填写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践歇业或法院裁决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交税人年度中心开业且年度中心又发作兼并、分立、破产、歇业等状况的,填写实践出产运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践歇业或法院裁决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2.“交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一致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交税人称号”:填写税务登记证所载交税人的全称。
(二)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企业管帐赢利总额的基础上,加减交税调整额后核算出“交税调整后所得”(应交税所得额)。管帐与税法的差异(包含收入类、扣除类、财物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经过交税调整明细表(附表三)集中体现。本表包含赢利总额的核算、应交税所得额的核算、应交税额的核算和附列材料四个部分。
1、“赢利总额的核算”中的项目,适用《企业管帐准则》的企业,其数据直接取自《赢利表》;施行《企业管帐制度》、《小企业管帐制度》等管帐制度的企业,其《赢利表》中项目与本表不一致的部分,应当依照本表要求对《赢利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整后填写。 该部分的收入、本钱费用明细项目,适用《企业管帐准则》、《企业管帐制度》或《小企业管帐制度》的交税人,经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1)《本钱费用明细表》反映;适用《企业管帐准则》、《金融企业管帐制度》的交税人填写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附表二(2)《金融企业本钱费用明细表》的相应栏次;适用《事业单位管帐准则》、《民间非营利安排管帐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安排,填写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和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开销项目明细表》。
2、“应交税所得额的核算”和“应交税额的核算”中的项目,除依据主表逻辑联系核算出的目标外,其他数据来自附表。
3、“附列材料”包含用于税源统计剖析的上年度税款在本年入库金额
( 三)行次阐明
1、第1行“运营收入”:填写交税人首要运运营务和其他事务所承认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依据“主运营务收入”和“其他事务收入”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一般企业经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核算填列;金融企业经过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核算填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安排应填写附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的“收入总额”,包含按税法规则的不交税收入。
2、第2行“运营本钱”项目,填写交税人运营首要事务和其他事务发作的实践本钱总额。本项目应依据“主运营务本钱”和“其他事务本钱”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一般企业经过附表二(1)《本钱费用明细表》核算填列;金融企业经过附表二(2)《金融企业本钱费用明细表》核算填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安排应按填写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开销明细表》剖析填写。
3、第3行“运营税金及附加”:填写交税人运运营务应担负的运营税、消费税、城市保护建造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依据“运营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4、第4行“出售费用”:填写交税人在出售产品过程中发作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出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出售安排的员工薪酬、事务费等运营费用。本项目应依据“出售费用”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5、第5行“处理费用”:填写交税人为安排和处理出产运营发作的处理费用。本项目应依据“处理费用”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6、第6行“财务费用”:填写交税人为筹措出产运营所需资金等而发作的筹资费用。本项目应依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7、第7行“财物减值丢失”:填写交税人各项财物发作的减值丢失。本项目应依据“财物减值丢失”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8、第8行“公允价值变化收益”:填写交税人依照相关管帐准则规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财物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化收益,如买卖性金融财物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化额。本项目应依据“公允价值变化损益”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如为丢失,本项目以“-”号填列。 9.第9行“出资收益”:填写交税人以各种方法对外出资所获得的收益。本行应依据“出资收益”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如为丢失,用“-”号填列。企业持有的买卖性金融财物处置和出让时,处置收益部分应当自“公允价值变化损益”项目转出,列入本行,包含境外出资应交税所得额。
10、第10行“运营赢利”:填写交税人当期的运营赢利。依据上述行次核算填列。
11、第11行“运营外收入”:填写交税人发作的与其运营活动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收入。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外,其他企业经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相关行次核算填写;金融企业经过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相关行次核算填写。
12、第12行“运营外开销”:填写交税人发作的与其运营活动无直接联系的各项开销。一般企业经过附表二(1)《本钱费用明细表》相关行次核算填写;金融企业经过附表二(2)《金融企业本钱费用明细表》相关行次核算填写。
13、第13行“赢利总额”:填写交税人当期的赢利总额。依据上述行次核算填列。金额等于第10 11-12行。
14、第14行“交税调整添加额”:填写交税人未计入赢利总额的应税收入项目、税收不允许扣除的开销项目、超出税收规则扣除规范的开销金额,以及财物类应交税调整的项目,包含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本期预售收入核算的估计赢利等。交税人依据附表三《交税调整项目明细表》“调增金额”列下核算填写。
15、第15行“交税调整减少额”:填写交税人已计入赢利总额,但税收规则能够暂不承以为应税收入的项目,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交税调增,依据税收规则从以前年度结转过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金额。包含不交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转出售收入的预售收入按规则核算的估计赢利等。交税人依据附表三《交税调整项目明细表》“调减金额”列下核算填写。
16、第16行“其间:不交税收入”:填写交税人计入运营收入或运营外收入中的归于税收规则的财务拨款、依法收取并归入财务处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则的其他不交税收入。
17、第17行“其间:免税收入”:填写交税人已并入赢利总额中核算的契合税收规则免税条件的收入或收益,包含,国债利息收入;契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盈余等权益性出资收益;在我国境内建立安排、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获得与该安排、场所有实践联络的股息、盈余等权益性出资收益;契合条件的非营利安排的收入。本行应依据“主运营务收入”、“其他事务收入”和“出资净收益”科目的发作额剖析填列。
18、第18行“其间:减计收入”:填写交税人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则的资源作为首要原材料,出产出售国家非约束和制止并契合国家和职业相关规范的产品按10%的规则份额减计的收入。
19、第19行“其间:减、免税项目所得”:填写交税人依照税收规则应独自核算的减征、免征项目的所得额。
20、第20行“其间:加计扣除”:填写交税人当年实践发作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作的研讨开发费用,以及安顿残疾人员和国家鼓舞安顿的其他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薪酬。契合税收规则条件的,核算应交税所得额按必定份额的加计扣除金额。
21、第21行“其间:抵扣应交税所得额”:填写创业出资企业采纳股权出资方法出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能够依照其出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出资企业的应交税所得额;当年缺乏抵扣的,能够在今后交税年度结转抵扣。
22、第22行“加:境外应税所得补偿境内亏本”:依据《境外所得计征企业所得税暂行处理办法》的规则,交税人在核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运营安排的盈余能够补偿境内运营安排的亏本。即当“赢利总额”,加“交税调整添加额”减“交税调整减少额”为负数时,该行填写企业境外应税所得用于补偿境内亏本的部分,最大不得超越企业当年的悉数境外应税所得;如为正数时,如以前年度无亏本额,本行填零;如以前年度有亏本额,取应补偿以前年度亏本额的最大值,最大值不得超越企业当年的悉数境外应税所得。
23、第23行“交税调整后所得”:填写交税人当期经过调整后的应交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3 14-15 22行。当本行为负数时,即为可结转今后年度补偿的亏本额(当年可补偿的所得额);如为正数时,应持续核算应交税所得额。
24、第24行“补偿以前年度亏本”:填写交税人按税收规则可在税前补偿的以前年度亏本额。金额等于附表四《企业所得税补偿亏本明细表》第6行第10列。但不得超越本表第23行“交税调整后所得”。
25、第25行“应交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23行或许依上述次序核算结果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26、第26行“税率”:填写税法规则的税率25%。
27、第27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行。
28、第28行“减免所得税额”:填列交税人按税收规则实践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包含小型微利企业、国家需求要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用减免税优惠过渡方针的企业,其实践履行税率与法定税率的差额,以及经税务机关批阅或存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金额等于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3行。
29、第29行“抵免所得税额”:填列交税人置办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出产等专用设备的出资额,其设备出资额的10%能够从企业当年的应交税额中抵免;当年缺乏抵免的,能够在今后5个交税年度结转抵免。金额等于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40行。
30、第30行“应交税额”:填写交税人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依据上述有关的行次核算填列。金额等于本表第27-28-29行。
31、第31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交税人来源于我国境外的应交税所得额(如分得的所得为税后赢利应复原核算),按税法规则的税率(居民企业25%)核算的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附表六《境外所得税抵免核算明细表》第10列算计数。
32、第32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交税人来源于我国境外的所得,依照税法规则核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即抵免限额。 企业已在境外交纳的所得税额,小于抵免限额的,“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按其在境外实践交纳的所得税额填列;大于抵免限额的,按抵免限额填列,超越抵免限额的部分,能够在今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可用境外所得补偿境内亏本的交税人,其境外所得应交税额公式中“境外应交税所得额”项目和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公式中“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项目,为境外所得,不含补偿境内亏本部分。
33、第33行“实践应纳所得税额”:填写交税人当期的实践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0 31-32行。
34、第34行“本年累计实践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写交税人依照税收规则本年已在月(季)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35、第35行“其间:汇总交税的总安排分摊预缴的税额”:填写汇总交税的总安排1至12月份(或1至4季度)分摊的在当地入库预缴税额。
36、第36行“其间:汇总交税的总安排财务调库预缴的税额”:填写汇总交税的总安排1至12月份(或1至4季度)分摊的缴入财务调理入库的预缴税额。
37、第37行“其间:汇总交税的总安排所属分支安排分摊的预缴税额”:填写分支安排就地分摊预缴的税额。
38、第38行“兼并交税(母子体系)成员企业就地预缴份额”:填写经国务院同意的施行兼并交税(母子体系)的成员企业按规则就地预缴的份额。
39、第39行“兼并交税企业就地预缴的所得税额”:填写兼并交税的成员企业就地应预缴的所得税额”。依据“实践应交税额”和“预缴份额”核算填列。金额等于本表第33×38行。
40、第40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写交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3-34行。
41、第41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在本年抵减额”:填写交税人以前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没有处理退税的金额,且在本年抵缴的金额。
42、第42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写交税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款,上一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月份预缴税款和汇算清缴的税款,在本年入库金额。
四、表内及表间联系 1.第1行=附表一(1)第2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行至7行算计。 2.第2行=附表二(1)第2 7行或附表二(2)第1行或附表二(3)第14行。 3.第10行=第1-2-3-4-5-6-7 8 9行。 4.第11行=附表一(1)第17行或附表一(2)第42行或附表一(3)第9行 5.第12行=附表二(1)第16行或附表二(2)第45行。 6.第13行=第10 11-12行。 7.第14行=附表三第55行第3列算计。 8.第15行=附表三第55行第4列算计。 9.第16行=附表三第14行第4列。 10.第17行=附表五第1行。 11.第18行=附表五第6行。 12.第19行=附表五第14行。 13.第20行=附表五第9行。 14.第21行=附表五第39行。 15.第22行=附表六第7列算计。 16.第23行=第13 14-15 22行。 17.第24行=附表四第6行第10列。 18.第25行=第23-24行(当本行<0时,则先调整21行的数据,使其本行≥0;当21行=0时,23-24行≥0)。 19.第26行填写25%。 20.第27行=第25×26行。 21.第28行=附表五第33行。 22.第29行=附表五第40行。 23.第30行=第27-28-29行。 24.第31行=附表六第10列算计。 25.第32行=附表六第13列算计 第15列算计或附表六第17列算计。 26.第33行=第30 31-32行。 27.第40行=第33-34行。
以上就是小编为我们收拾的相关常识,信任我们经过以上常识都现已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假如您还遇到什么较为杂乱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听讼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