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货物用于经营定性为合同诈骗罪是否合法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29 20:45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经过虚拟现实、隐秘本相、设定圈套等手法骗得对方产业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成心隐秘真实状况,或成心奉告对方虚伪状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过错的意思表明,从而与之签定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法律咨询:
2005年元月,总资金仅有7万元的宋某为扩展运营,与B公司签定合同,购买B公司价值50万元的电器产品,言明款到发货。次日,宋某汇出5万元现金后,将汇票存根上的金额涂改成50万元,复印、传真给B公司,骗得了B公司信赖并将货品悉数宣布。B公司发觉上当后,曾多次到宋某店里索款,宋某均以货款未回笼为由拒付。
律师答复:
宋某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履行合同中,变造汇票,骗得数额巨大的资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诈欺行为与合同诈骗违法在行为方法上均表现为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别人资产的意图。
法律咨询:
2005年元月,总资金仅有7万元的宋某为扩展运营,与B公司签定合同,购买B公司价值50万元的电器产品,言明款到发货。次日,宋某汇出5万元现金后,将汇票存根上的金额涂改成50万元,复印、传真给B公司,骗得了B公司信赖并将货品悉数宣布。B公司发觉上当后,曾多次到宋某店里索款,宋某均以货款未回笼为由拒付。
律师答复:
宋某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履行合同中,变造汇票,骗得数额巨大的资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诈欺行为与合同诈骗违法在行为方法上均表现为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别人资产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