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再婚老人遗产继承误区有什么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03 23:14导读:一般家庭因亲人逝世引发的承继胶葛多发,在承继胶葛中,不管是身处其间的白叟或是其子女,遍及存在着一些知道误区。(文章中呈现的姓名均为化名。)
再婚老年人遗产方案欠妥
据银川市两级底层法院的计算显现:近年来一般公民遗产承继胶葛案持续增长。其间,近70%的遗产承继胶葛是因为被承继人生前未立遗言或未制定遗产方案引起的。别的,这种状况也与一些遗言在方式、内容上违法,短缺法令必备要件有关。
尤其是中老年有产一族,本应主意向有关部门或法令人士咨询遗产事宜,但许多人既不自动咨询相关法令问题,也从未仔细想到怎么处理自己产业。
误区一 “先占为王” 可防“后老伴”分遗产
六旬白叟吕东与吴英再婚后运营了一个棋牌室,积累了近十万元存款。
因为吴英没有文明,家中的银行卡、房产证一向由吕东保管。
2010年7月,吕东患沉痾住院,想到假使自己离世,吴英在产业处理上对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晦气,便悄悄将存折等产业凭据交给了女儿,并告知了暗码。
两个月后,吕东病逝,其女儿悄悄经过挂失等各种方式将产业取出藏匿并进行了消费。
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办案法官通知《法制日报》记者,这是社会现实中常常呈现的一种状况,即白叟晚年再婚后,因为爱情基础薄弱,两边缺少相互信任,常常会把自己的银行卡、工资卡、存折及其他凭据交由各自的子女保管。待逝世后,其子女便将相应的遗产经过各种渠道取出,避免对方承继。
办案法官以为,本案中吕东和女儿做出避免吴英分遗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依照法令规则:被承继人逝世时,其个人产业现已转化为遗产。若被承继人未留有遗言及相关协议,各个承继人又无法就遗产达到一致意见,任何承继人均无权将相应的遗产私行进行处置,而应由两边洽谈处理或恳求法院依法进行切割。因而,吕东女儿在此之前先占的产业,有必要列入遗产的切割规模。
误区二
婚前个人产业与“后老伴”无关
现已丧偶多年的张明白叟与刘桂兰结为夫妻。
5年后,张明因病离世。
时隔不久,刘桂兰与张明的几个子女就张明再婚前一栋房子的承继权发生争执。子女们以为,继母只能参加切割、承继其与张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一起产业,父亲婚前的个人产业与她无关。
在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办案法官看来:一方婚前个人产业与“后老伴”无关这种观念是过错的。法官解说说,我国承继法规则:遗产承继的榜首次序包含爱人、子女、爸爸妈妈。就上述这起胶葛而言,刘桂兰与张明虽是再婚,但并不扫除互相的爱人身份。故其对张明的婚前产业具有和子女相等的承继权。并且,该承继权并不取决于其是否是“原配”夫妻,也不取决于其晚年婚姻关系存续的时刻。即不管该产业构成于何时,只要被承继人生前一切,身后都应归结在遗产规模。
误区三
处置婚后一起产业的遗言无效
李德山、谢春芳早年丧偶,晚年成为一对再婚夫妻。
李、谢一起购买了一套价值36万元的商品房。时隔1年,李德山忧虑自己已成年但身患残疾的儿子在他逝世后没有日子保证,便瞒着谢春芳写下一份遗言,言明商品房归儿子承继,并由两位街坊做了证明。
不久,李德山突发脑溢血逝世,其子持遗言要求承继商品房,遭到谢春芳的回绝,她要求法院确定遗言悉数无效,自己应同时承继李德山的婚前、婚后产业。
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的民庭办案法官指出,谢春芳观念的过错在于,李德山单独处理悉数夫妻共有房子,显着是对谢春芳所享有比例的损害,所超越部分并不具有法令效力,即该遗言部分有用:归于李德山能切割到的一半(18万元)应归其子承继,另一半则应归谢春芳切割。因而,遗言若处置了立遗言人无权处置的产业,则该遗言部分无效,其他部分依然有用,适用遗言承继的相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