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有奖售房怎么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05 19:53
用优惠购房作为钓饵吸收大众资金的行为是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的行为吗?肖xx因为不甘心失利而屡次运用“预收材料款”等名义来吸纳大众资金,且数额巨大,关于肖xx的这种行为应该怎样确定呢?具体案情请阅览下文了解!
有奖售房怎样犯了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
[案情介绍]
xx置业总公司是一家集体企业,肖xx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个注册资金450万元的公司,实际上除原aa公司数万元的投入和电脑公司一部激光照排机等实物外,别无它物。但肖xx是个“头脑灵活”的企业家,凭着他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本市竟然征得土地150亩,从银行争得借款3300万元,加上工程队垫支的1000多万元,竟然搞起了房地产开发这一抢手生意。
可是,因为本年国家宏观调控及紧缩银根,该总公司的房地产开发受到了约束。肖xx不甘心,他安排员工经过亲朋好友在社会上以高达30%的利息集资了近200万元,但仍是无济于事,借主盈门。这时,xx置业总公司的另一首脑人物张xx想出了有奖售房的新招,即以优惠购房为钓饵进行吸纳资金,称如大众悉数拿其出售的优惠券购房,即可享用在其时揭露房价基础上的20%的优惠;执部分优惠券购房,三个月内按优惠券面额增值10%计收;半年以上按增值15%计收;一年以上按面额增值25%计收;零散优惠券无法购房,一年后该公司按面额增值25%收回;一切优惠券的副券均能够参与抽大奖。
面临如此优惠的条件,该公司第一次有奖销售活动中,五元一张的奖券1万张很快就销售一空。当该地工商部门查询以为这是不合法的行为,责令中止优惠购房走运酬宾活动时,他们仍置干警于不管,持续改换地址,先后5次发销优惠售房奖券,吸纳社会资金2500余万元,而且还以“房屋产权认购证”及“预收材料款”等名义吸收资金近800万元,合计3300余万元。年末,不合法集资款的实现期连续届满,部分大众持券要求兑付,但该公司因为多种要素影响已根本无房和无钱来实现,其财物总额只要600多万元,而欠债却已达1.2亿元,处于破产状况,肖xx也躲起来而不敢见人。xx置业总公司的行为激起6000多户集资者的强烈抗议,公司被逼请求破产,法院宣告了该公司破产,以该公司的破产财物按65.76%的清偿份额兑付了大众手中持有的购房优惠券,法院以为肖xx、张xx等人的行为构成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且数额巨大,情节严峻,依法别离判处二人有期徒刑和处罚金。
[法令剖析]
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是指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或许变相吸收大众存款,打乱金融次序的行为。所谓“不合法吸牧大众存款”是指行为人违背国家法令、法规的规则,在社会上以存款的方式揭露吸收不特定的大众集体的资金的行为,包含行为人不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而吸收大众存款和行为人员具有吸收大众存款主体资格,但其选用违法的办法吸收存款两种状况。所谓“变相吸收大众存款”是指行为人不是以存款的名义而是经过其他方式吸收大众资金,然后到达吸收大众存款的意图。本案中,肖xx等人所属xx置业总公司非金融组织,并不具有吸收大众存款的主体资格,但为了吸收资金,摆脱困境,以优惠购房的名义变相施行了向社会上不特定的大众揭露吸收存款的行为,打乱了金融市场,且数额巨大,并造成了严峻后果。故该总公司肖xx等人的行为构成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确定本罪时,要注意与集资欺诈罪相差异。集资欺诈罪是指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运用欺诈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运用欺诈办法不合法集资,是指行为人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编造谎言,伪造或许隐秘事实真相,骗得别人资金的行为。构成集资欺诈罪,要求行为人片面上必须有不合法占有的意图,这点也是集资欺诈罪与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的首要差异之一。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过为人在片面上不具有不合法占有的意图,而是妄图经过这种活动进行出资盈利等。
[法令提示]
《刑法》第176条规则: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或许变相吸收大众存款,打乱金融次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役,并处或许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刑法》第192条规则: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运用欺诈办法不合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投,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许有其他特别严峻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许没收产业。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