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法律对放弃继承权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29 07:56
法令对抛弃承继权是怎么规则的?下面听讼网小编就对此收拾一些相关常识,期望对您有协助。
法令对抛弃承继权是怎么规则的
承继遗产的抛弃,是指承继人不承受被承继人遗产的意思表明。因为抛弃承继是承继人对自己民事实体权力的一种处置行为,会引起相应的法令结果,因此,《承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此作出特别规则:
榜首,关于承继人抛弃承继的时刻。我国《承继法》第二十五条规则“承继开端后,承继人抛弃承继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抛弃承继的表明。没有表明的,视为承受承继。”并对承受或抛弃遗赠作了相应的规则“受遗赠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承受或许抛弃受遗赠的表明。到期没有表明的,视为抛弃遗赠。”
第二,抛弃承继的效能,追溯到承继开端的时刻。即承继人在遗产切割前抛弃承继的,视为其自承继开端就抛弃承继权;不但对遗产不享有权力,对被承继人生前的债款不承当责任,并且对遗产的孳息也不享有权力。
第三,抛弃承继一般不答应翻悔。抛弃承继权,是指承继开端到遗产切割之前的这段时刻内,抛弃自己已获得的承继遗产的权力,彻底自由地表明自己不肯意处于承继人的位置。承继人抛弃承继权,是一种单独面的法令行为,不用通过人民法院的同意或其他承继人答应。假使答应撤回,不只会影响遗产切割的进行,并且不利于承继联系的安稳,不利于公民的出产和日子。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则“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承继人对抛弃承继翻悔的,由人民法院依据其提出的详细理由,决议是否供认。遗产处理后,承继人对抛弃承继翻悔的,不予供认。”
第四,承继人因不肯实行法定责任,如不想清偿被承继人债款,不肯承当抚育、抚育、奉养责任等原因此表明抛弃承继的,必定危害别人的利益。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则“承继人因抛弃承继权,致其不能实行法定责任的,抛弃承继权的行为无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