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企业改制案例分析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22 23:39

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面对的问题千差万别,改制企业的财物、运营情况和人员数量及构成各有不同,所以不行能有一致的改制形式适应于一切企业。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2003】62号”文件确认,企业改制有两种形式:一是“经过转让存量财物、吸收外资和民间本钱等”进行全体改制;二是“对不宜全体改制的企业,在征得出资人、债权人赞同的基础上,施行分块改制”。企业能够依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挑选改制的形式。因为前史构成的原因,大都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冗员现象,所以不管挑选那种改制形式,在改制进程中最要害和最难处理的问题是怎么分流过剩的国有企业员工。
事例
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面对的问题千差万别,改制企业的财物、运营情况和人员数量及构成各有不同,所以不行能有一致的改制形式适应于一切企业。依据咱们参加企业改制的经历以为,一些运营亏本、财物负债率高、冗员严峻的国有企业,改制的难度和面对的阻力最大,企业领导人感到无从下手,左右为难。
(一)改制前基本情况
因为前史构成的原因,大都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冗员现象,所以在改制进程中,最要害和最难处理的问题是怎么分流过剩的国有企业员工。以下介绍的是山东某电信器件出产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在改制进程中,施行的人员分流计划。
该企业从1999年开端呈现亏本,截止改制之前,亏本额到达560万元,财物负债率挨近100%。相对其事务展开情况冗员严峻,一切员工的均匀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员工的观念相对落后。改制前在职人员共有1370人,其中有16名残疾人员,内部退休人员170人,有230名离退休人员现已归入社会统筹。在在职人员中,有86%的人员与企业签定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他14%的人员与企业签定了合同期限至2005年的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改制方法
依据对改制后企业事务展开情况的匡算,该企业大约需求分流30%的在职人员。经过屡次的评论证明,企业决议分三步施行人员分流计划:
按内部退休→有偿免除劳动合同→从头上岗/充裕人员待岗训练的次第分步施行
第一步内部退休
首要依据企业本身的特色拟定内部退休条件,该企业老员工偏多,为此规则,男性员工年纪满50岁;女人员工年纪满45岁,能够请求内部退休,16名残疾人员原则上悉数施行内部退休。内部退休人员能够按原基本工资的60%收取内部退休金,一同享用国家法定的员工福利,待契合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纪后归入社会统筹。该企业按此内部退休的规范,挑选契合条件的员工,在在职人员中有380人契合内部退休的条件,经过与其充沛的洽谈,其中有260人(包含16名残疾人员)赞同施行内部退休。该企业对部分契合内部退休条件而不肯参加内部退休的员工与其他员工一同主动转入第二步分流方法。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