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合同诈骗是怎么处罚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21 20:15
这样的状况能够作为合同欺诈去报案吗
合同欺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经过虚拟现实、隐秘本相、设定圈套等手法骗得对方产业的行为。
法律咨询:对方以协作开发项目为由与我公司签定协作协议,协议签定后我公司向其投入资金几百万元。后证明对方底子没有开发此项意图才能。我公司预备报警时,对方许诺将其公司交由我方保管,以销售收入还款。两边签定了协议。但现在该协议签定了不到一个月,对方又反悔了,不将公司交给我方管理了。请问这种状况我方还能够去报案吗?警方会受理吗?这是不是合同欺诈?咱们该怎么办?
律师回答:假如实践运营,而仅仅没有钱或是没有资格的话,而且对方没有非法占有的意图的话,那是很难确定是合同欺诈的,可是能够经过民事途径免除这个合同,维护自己的相关权力。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罪是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新建立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虚拟现实或许隐秘本相,骗得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则,犯合同欺诈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役,并处或许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许没收产业。
合同欺诈的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
1、以虚拟的单位或许冒用别人名义签定合同。
2、以假造、变造、报废的收据或许其他虚伪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3、没有实践实行才能,以先实行小额合同或许部分实行合同办法,欺诈对方当事人持续签定和实行合同。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品、货款、预付款或许担保产业后逃匿。
5、以其他办法骗得当事人财物。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