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有区别吗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28 18:41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的差异
合同诈骗是指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经过虚拟现实、隐秘本相、设定圈套等手法骗得对方产业的行为。
民事诈骗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成心以不实在状况为实在的意思表明,使对方陷于知道过错,然后到达发作、改变和消除必定民事法令关系的不法行为。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则,合同诈骗罪是指以不合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采纳虚拟现实或许隐秘本持平诈骗手法,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民事诈骗和合同诈骗罪的差异,首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片面意图不同
这两种行为成心内容不同。民事诈骗行为的当事人采纳诈骗办法,旨在使相对人发生过错知道,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令行为,然后经过两边实行该法令行为获取必定的“不合法利益”,其实质是牟利,但不具有不合法占有的意图;而合同诈骗罪尽管客观上可引起别人必定民事法令行为的“意思表明”,但行为人并没有承当约好民事责任的诚心,而是只想使对方实行那个底子不存在的民事法令关系的“单独责任”,直接不合法占有对方资产。因而,能够得出结论: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不合法占有公私资产为成心内容,而民事诈骗则是经过两边履约来直接获取不合法产业利益。
2、诈骗的具体表现不同
(1)在行为方法上,合同诈骗罪都是作为;而民事诈骗行为则不只表现为作为,还有适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
(2)从诈骗的程度看,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不合法占有别人资产的行为已到达了必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诈骗行为尽管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拟现实或隐秘现实本相,但其诈骗行为仍在必定的极限内,而仍应由民事法令来调整。
(3)从诈骗内容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底子没有实行合同的才干和实践行动;而民事诈骗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
(4)从诈骗的手法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使用经济合同到达骗得钱财的意图,总是想方设法的假充合法身份,如使用虚伪的名字、身份、空白合同书,虚伪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等,以骗得对方的信赖使行骗达到意图;而民事诈骗行为人一般无须冒充合法身份。
3、实行合同的实践行为不同
合同诈骗中行为人底子无实行诚心,客观上不作实行合同的活跃尽力,或许是实行小部分而骗得大部分资产;而民事诈骗行为,行为人有实行合同的诚心,虽有或许无法彻底实行,但能作各种尽力。
4、对所获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
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资产后,或携款逃跑,或搬运躲藏,或糟蹋糟蹋,底子不想实行合同或将资产偿还对方;而民事诈骗中,行为人在获得资产后,多用于购买出产资料,为实行合同创造条件。
5、受侵略权力的特点不同
合同诈骗罪侵略的是资产所有权,作为违法目标的公私资产,并未充任合同设定的权力、责任的体现者,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而民事诈骗行为侵略的则是债务,即作为侵略目标的公私资产,是现已进入合同设定的出产、流通领域的权力责任的体现者。
6、发生的法令结果不同
合同诈骗罪承当刑事责任,而民事诈骗承当民事责任。经过上述剖析能够发现,只要在确认行为人有无不合法占有意图的基础上才干确认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而,片面上有无不合法占有的意图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骗行为差异的关键所在。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