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拖了七年,破产程序终于启动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03 06:41
26日上午,国棉一厂办公楼前,十几名老员工正在合影留念。其间一名老员工说,自己在国棉一厂干了一辈子,传闻厂子进入了破产程序,今后也不会再开工了,所以跟几个老同事来此拍张照留念一下。
“千万别小瞧这座五层楼的修建,在其时可是济南最高的修建物之一,也是其时的济南‘地标’了。”原国棉一厂厂长、现任厂留守处负责人王建平说。
国棉一厂全称为济南榜首棉纺织厂,坐落天桥区凤凰山路1号,原名鲁丰纱厂,1915年由潘复、蔡儒楷和靳云鹏等诸军阀一起建议,属官办性质,1919年正式投产;1949年10月归属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1996年被我国济南化纤总公司吞并,更名为我国济南化纤总公司榜首棉纺织厂。
原一棉财物办理部部长蒋惠先本年59岁,他于1975年进厂,在国棉一厂作业了39年,可以说见证了国棉一厂的兴衰。他说,其时纺织业昌盛的时分,由5万锭加到10万锭,可谓山东省最大的纺织企业,“一传闻家人在国棉一厂作业,街坊都适当仰慕”。
“85-86年是单位最终一次招员工。”王建平说,国民一厂设备老化,而民营企业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在民企添加生产规模的布景下,国棉一厂在此刻紧缩了生产规模。“乡村劳动力不交稳妥,薪酬又低,对公营纺织厂冲击特别大,后来国棉一厂进行工业晋级,搞一厂分四厂、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办法,能找的办法也找了,依然处理不了四千多人的生计问题”。
2008年因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撤除厂房的影响,又被逼削减纱锭1.7万枚,进一步加重了企业担负,逐渐依托来料加工保持生计直至2012年4月30日全面停产。
战胜四大难题
企业才得以破产
26日,记者来到原国棉一厂厂区的周围,当年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的情形早已经不见了,只是留下了其时的大门。进入泛黄的大门,厂区里边都是各种家具、渔具公司、商行以及酒店。
“年纪大点的每月发三四百元,年青一点的就发一百多元,远远达不到济南的根本薪酬水平。”王建平说,为了多赚点钱为员工发薪酬,单位把腾出来的厂房从事租借事务,有了一部分收入,给下岗员工发点薪酬,但缺口越来越大。
“交了水电费就没有薪酬,发了薪酬就没有水电费”。王建平介绍,国棉一厂到2012年还有最终一千多人,养老稳妥从2005年就不交了。
关于员工而言,企业效益不好了,破产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企业想破产也不容易。“国棉一厂要想破产,面临着资金、方针、员工安顿、财物评价四大难题。”市属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变革开展作业办公室副主任孙世会介绍,其实国棉一厂在2007年就随我国济南化纤总公司被国务院列入方针性破产项目方案,可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一向无法发动。在市委、市政府进行困难国企帮扶解困今后,在2013年11月份处理了多年拖欠的员工医药费、逝世员工抚恤金、逝世员工遗属日子补助费、员工工伤致残补助费、独生子女爸爸妈妈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等五项内债清偿资金1145.51万元,4659名在职和退休员工拿到拖欠已久的清偿资金。随后,摆在破产面前的资金、方针、员工安顿、财物评价这四大难题被逐个破解,条件具有后,济南市法院才受理,并于本年的11月5日正式进入方针性破产程序。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