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走出去”战略沟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18 19:51

跨国并购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舞和支撑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宽,以增强企业的世界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方法,已经成为很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跨出国门的首选途径。
从世界范围看,历史上西方国家大型企业的跳跃式扩张简直满是凭借某种方法的并购完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也曾说过:“一切美国大企业都是经过某种程度、某种方法的并购生长起来的,简直没有一家大企业是首要靠内部扩张生长起来。”韦尔奇在美国GE公司掌门的近二十年中,施行并购活动993次,创建了1000多家新公司,企业市值从130亿美元跃升到5600亿美元。自从现代工业社会构成以来,每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往往都伴随着一次比较遍及的企业吞并浪潮。
当时,国外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财物价值大幅缩水,资源价格全体下行,使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降低了本钱。一起,我国政府为增强企业跨国并购的决心,在跨国并购上供给了方针支撑。表里驱动下,我国企业成为了世界本钱商场上活泼的买家。但是,虽然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动作一再,但在一系列收买举动中,虽有联想收买IBM、五矿集团收买澳大利亚OZ矿业等这样的幸运者,但全体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高低弯曲。从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利,到华为受挫3COM并购,再到中铝折戟力拓增持,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看上去并不那么美。即便已买卖成功的跨国并购案,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也未必能有用完成。
中国式短板
在跨国并购热潮中,我国企业有必要清楚地估量到东道国或许给买卖设置的政治性障碍,并清醒地意识到实际的两层文明差异或许引致的抵触。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不少,失利更多。其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遭遇到中国式短板,归纳而言包含政治上的成见与轻视、文明上的误解和抵触。
企业跨国并购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朴实的经济行为和商场行为,但在本质运作过程中,往往难逃政客的挑剔眼光,简单遭到政治要素的搅扰。企业跨国并购从全体上讲,一般触及三个阶段:战略挑选阶段、施行阶段和整合阶段。政治性危险首要体现在前两个阶段,当并购目标触及到被东道国视为“战略性资源”的财物时,东道国为了维护本国企业,会以各种托言对国外企业并购本国企业加以阻遏。这便是所谓的“经济学中的民族主义”。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