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待遇若干问题探析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19 04:10修正的《工伤稳妥法令》(下称法令)已在2011年1月1日施行,《社会稳妥法》(下称社保法)也将在2011年7月1日施行,现结合笔者办案实践及法律法规规则,就工伤稳妥待遇若干问题进行扼要探析。
一、工伤稳妥待遇的概念及品种:
1、概念
工伤稳妥待遇是指工伤员工或工亡员工亲属,根据法律法规规则享有的从社会稳妥组织和(或)用人单位应得的经济补偿。
2、品种:
根据《法令》的规则,除特别情况外,工伤稳妥待遇有十五大类,详细可分为:工伤医疗费、住院膳食补助费、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康复性医治费、辅佐用具装备费、日子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补助、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劳作能力判定费、罢工留薪期的薪酬福利待遇、一次性伤残作业补助金、
二、工伤稳妥待遇的付出及规范:
(一)付出:
可视用人单位是否为工伤(亡)者参与工伤稳妥及第三人引发的工伤而分为三种。
1、参与工伤稳妥的:
(1)由社会稳妥组织从工伤稳妥基金付出的待遇:工伤医疗费、住院膳食补助费、到统筹区域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康复性医治费、辅佐用具装备费、日子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至四级伤残补助、停止或许免除劳作合一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因工逝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劳作能力判定费。
(2)用人单位付出的待遇:罢工留薪期的薪酬福利待遇、罢工留薪期需求护理日子护理费。五至六级伤残补助、停止或许免除劳作合一起,一次性伤残作业补助金。
(3)未按规则请求工伤承认。
如用人单位未在员工发作之日或许被确诊、判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区域社会稳妥行政部分提出工伤承认请求、且未请求延伸时限的。“在此期间发作契合本法令规则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担负[1]”。期间是指
从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劳作保证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止[2]。
2、未参与工伤社会稳妥的:
由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令》规则的工伤稳妥待遇项目和规范付出费用。但“用人单位参与工伤稳妥并补缴应当交纳的工伤稳妥费、滞纳金后,由工伤稳妥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令的规则付出新发作的费用”。假如用人单位不付出,“从工伤稳妥基金中先行付出”[3]。
3、第三人引发的工伤待遇付出。
关于第三人引发的工伤补偿,各地均有不同的规则,但根据《社保法》及浙江省的有关规则,在第三人不付出工伤医疗费用或许无法承认第三人或交通事端肇事者逃逸或许其他原因导致工伤员工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的,第三人引发的工伤待遇付出可分为:
(1)已参与工伤稳妥的,由工伤稳妥基金先行付出工伤医疗费[4];用人单位付出除医疗费,残疾辅佐用具费,工伤员工在罢工留薪期间发作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膳食补助费之外的工伤稳妥待遇[5]。
(2)未参与工伤稳妥的,在工伤员工得到补偿前,工伤员工罢工留薪期薪酬福利、伤残补助和工伤医疗费均由用人单位先行付出。员工因工逝世的,其抢救期间的薪酬福利和工伤医疗费按前款规则处理,并由社会稳妥经办组织或许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付出丧葬补助金、按月付出供养亲属抚恤金;因工逝世员工家族日子有困难的,能够预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6]。
(二)规范
规范在《法令》及相关配套规章中已有清晰规则,在此不逐个叙说,本文就实践中有争议的在工伤稳妥稳妥待遇中呈现的“自己薪酬”、“统筹区域上年度员工月均匀薪酬”、“缴费薪酬”以及罢工留薪期的薪酬福利待遇等进行讨论。
1、自己薪酬。
实践中,对自己薪酬有二种不同的了解。一种观念以为,仅是指指工伤员工因作业遭受事端损伤或许患职业病前12个月均匀根本薪酬或规范薪酬;另一种以为除了根本薪酬或规范薪酬之外,还应包含加班薪酬。
自己以为:自己薪酬指工伤员工因作业遭受事端损伤或许患职业病前12个月、由用人单位付出给工伤员工的包含计时薪酬、计件薪酬、奖金、补助、加班加点薪酬以及特别情况下付出的薪酬等在内的月均匀薪酬,也便是法律法规规则的自己薪酬总额的月均匀薪酬或称均匀月缴费薪酬。因为用人单位的薪酬总额是由该单位的悉数员工的薪酬总额所组成。
根据:(1)《法令》第十条及第六十四条别离规则“用人单位交纳工伤稳妥费的数额为本单位员工薪酬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本法令所称薪酬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付出给本单位悉数员工的劳作酬劳总额”。“自己薪酬,是指工伤员工因作业遭受事端损伤或许患职业病前12个月均匀月缴费薪酬”。(2)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员工养老稳妥制度改革的告诉》(国发〔1995〕6号)也规则“员工自己上一年度月均匀薪酬为个人缴费薪酬基数。月均匀薪酬应按国家核算局规则列入薪酬总额核算的项目核算,其间包含薪酬、奖金、补助、补助等收入”;(3)《浙江省员工根本养老稳妥法令》规则“员工个人每月依照自己上一年度月均匀薪酬(以下称缴费薪酬)的百分之八交纳根本养老稳妥费”;(4)《社保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单位员工薪酬总额,根据社会稳妥经办组织承认的费率交纳工伤稳妥费”;(5)劳作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法》若干问题的定见第53条的规则[7];(6)新修正的《浙江省企业薪酬付出管理方法》第二条的规则[8];
2、统筹区域上年度员工月均匀薪酬。
争议最大的是何为“统筹区域”?何为“上年度”?
有以下二种观念
一种观念以为:统筹区域是指地级市为单位。另一种观念以为:统筹区域是指市或县一级,以实践统筹地为准。
因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模内的县及以上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而社会稳妥的统筹区域也各不相同。依自己地点市(县级市)为例,根本养老稳妥统筹区域是省级,根本医疗稳妥统筹区域是地级市,而工伤稳妥统筹区域却是本市(县级市)。
因而,自己以为:统筹区域一般以地级市为单位,特别情况破例。
根据:ⅰ修正前的《法令》 第十一条“工伤稳妥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施行全市统筹,其他区域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承认。跨区域、出产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能够采纳相对会集的方法异地参与统筹区域的工伤稳妥。详细方法由国务院劳作保证行政部分会同有关职业的主管部分拟定”;修正后的《法令》第十一条“工伤稳妥基金逐渐施行省级统筹。跨区域、出产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能够采纳相对会集的方法异地参与统筹区域的工伤稳妥。详细方法由国务院社会稳妥行政部分会同有关职业的主管部分拟定”。这儿将统筹地分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施行全市统筹,其他区域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承认”、和“工伤稳妥基金逐渐施行省级统筹”。
ⅱ我国现在施行的是二审终审制,一般来说,如当事人不服劳作裁定和一审判定,有关劳作争议和行政诉讼案子终究会在地级市的中级法院审判。为了审判的统一性,即便工伤稳妥统筹地在县(或县级市),统筹地也应以地级市为统筹区域。
由此,自己以为,(1)“统筹区域”现在一般是指以地级市为单位,特别情况破例,往后则可能是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
(2)关于“上一年度”
一种观念以为是员工发作工伤事端时的上一年度;另一种观念以为是裁定争辩完结时的上年度或许申述后一审法庭争辩时的上年度。
自己以为应当是工伤员工或工亡员工亲属要求社会稳妥组织和用人单位付出工伤稳妥待遇时,或裁定争辩完结时,或申述后一审法庭争辩时的上年度。
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人身危害补偿司法解说》中,有关补偿规范,适用的是判定时的上年度,该解说第三十五条:本解说所称“员工均匀薪酬”,依照政府核算部分发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核算数据承认。
综上所述,“统筹区域上年度员工月均匀薪酬”可解说为:区域级(特别情况在外)核算部分发布的工伤员工或工亡员工亲属要求社会稳妥组织和用人单位付出工伤稳妥待遇时,或裁定争辩完结时,或申述后一审法庭争辩时的上年度一切员工的月均匀薪酬。
3、罢工留薪期薪酬福利待遇
(1)薪酬福利待遇。
一种观念以为仅是根本薪酬或规范薪酬;一种观念以为除了根本薪酬或规范薪酬,还应包含加班薪酬。
自己以为是薪酬总额加福利。
理由是:《法令》第三十三条清晰规则“员工因作业遭受事端损伤或许患职业病需求暂罢作业承受工伤医疗的,在罢工留薪期内,原薪酬福利待遇不变,由地点单位按月付出”。而劳作者的以下劳作收入不属于薪酬规模:单位付出给劳作者个人的社会稳妥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日子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助等[9];当然还包含从企业福利费中开支的“住宅公积金、午饭补助”等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则的社会稳妥福利待遇。
(2)罢工留薪期。
一种观念以为,罢工留薪期应按医院开具的歇息证明为准,但一般不得超越12个月;另一种观念以为,无须医院证明,罢工留薪期至工伤员工进行劳作能力判定日。
自己以为;不构成残疾的,罢工留薪期以工伤员工供给医疗组织出具的证明承认;构成残疾的,除了工伤员工应供给医疗组织出具的证明承认之外,罢工留薪期至工伤员工进行劳作能力判定定残日前一天,如员工请求再次判定且定论与第一次相符的,罢工留薪期至第一次劳作能力判定定残日前一天;再次判定改动第一次判定定论的,则罢工留薪期至工伤员工再次劳作能力判定定残日前一天。但罢工留薪期一般均不超越12个月。伤情严峻或许情况特别,必须经设区的市级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承认,才能够恰当延伸,但延伸不得超越12个月。
根据除了《法令》第三十三条规则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危害补偿案子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说》第二十条规则:“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刻和收入情况承认。误工时刻根据受害人承受医治的医疗组织出具的证明承认。受害人因伤致残继续误工的,误工时刻能够核算至定残日前一天”。这儿的“误工时刻及误工费”相当于《法令》规则的“罢工留薪期”和“薪酬福利待遇”。
三、工伤稳妥待遇差额的补偿途径
差额有二种。
1、伤员工的医疗费、康复性医治费、辅佐用具装备费。
根据《法令》的规则,工伤医疗费工伤医疗费、康复性医治费及辅佐用具装备费按契合工伤稳妥治疗项目目录、工伤稳妥药品目录、工伤稳妥住院服务规范从工伤稳妥基金付出。也即工伤员工的这三项费用并不是全额得到补偿的。
2、用人单位未按工伤员工薪酬总额交纳工伤稳妥费差额。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则,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直接付出给本单位悉数员工的劳作酬劳总额,向社会稳妥组织交纳工伤稳妥费。但因为用人单位出于本钱视点的考虑,实践发给每个员工的薪酬与其上报给社会稳妥组织的每个员工的薪酬总额并不共同,并且上报给社会稳妥组织的缴费基数,大多数是小于发给员工的薪酬总额的。因而一旦员工发作工伤,由社会稳妥组织核发下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补助及供养亲属抚恤金”等项目的规范要低于工伤员工应当收取的待遇,因其差额部分最高达6倍,如《法令》第六十四之规则。
尽管《法令》第五十五条规则“工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对经办组织核定的工伤稳妥待遇有贰言的。能够依法请求行政复议,也能够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自己以为,该差额因为是用人单位有意瞒报缴费基数而形成,如伤者的伤情特别严峻或用人单位有显着差错、且伤者从社会稳妥组织和用人单位得到工伤稳妥待遇后仍有很大丢失、“尚有取得补偿的权力的”,工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能够与第1项一并以《安全出产法》第四十八条及《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之规则向用人单位提出民事补偿要求,经过向人民法院申述处理差额问题。
四、工伤稳妥补偿与民事危害补偿二种职责竞合时的处理
在工伤稳妥补偿与民事危害补偿问题上,世界各国都阅历了由传统侵权行为法一元论向多元论的演化,根本有择一挑选方式、替代方式、兼得方式和弥补方式。
我国也是如此。原劳作部《企业员工伤稳妥试行方法》中有关第三人(交通事端)原因引发的工伤,选用的是接近于弥补方式,即“先民后工(伤)、总额补差”。修正前后的《法令》虽已将此条款删去,但各地却对是否“兼得”上有不同地规则。浙江省也从本来的“先民后工(伤)、总额补差”调整为“部份兼得”。也即除“医疗费,残疾辅佐用具费,工伤员工在罢工留薪期间发作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膳食补助费”五项施行“先民后工、总额补差”之外,其他均可“兼得”且不用“先民后工9”。但自己以为,工伤稳妥补偿与民事危害补偿二种职责竞合时,在现阶段各地还不能统一到一个方式。因为,《法令》虽没规则二种职责竞合时怎么补偿。但《社保法》第 第四十二条却规则“因为第三人的原因形成工伤,第三人不付出工伤医疗费用或许无法承认第三人的,由工伤稳妥基金先行付出。工伤稳妥基金先行付出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结合该法第四十一规则,咱们能够得出这样的定论:《社保法》区分了员工本身原因和第三人原因引发的工伤,采纳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社保法》效能等级高于《法令》,所以,各地都会根据该条款规则,拟定二种职责竞合时的处理方法。
五、余语
跟着《法令》及《社保法》的施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证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会对包含工伤稳妥在内的五项社会稳妥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作进一步的规则,主张相关部分对本文提出的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清晰的解说,至少使之在统筹区域内具有操作性。[1]《工伤稳妥法令》第十七条第四款“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则的时限内提交工伤承认请求,在此期间发作契合本法令规则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担负”。
[2]关于施行《工伤稳妥法令》若干问题的定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法令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则“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则的时限内提交工伤承认请求的,在此期间发作契合本法令规则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担负”。这儿用人单位承当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的期间是指从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劳作保证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止”。
[3]社保法》第四十一条“员工地点用人单位未依法交纳工伤稳妥费,发作工伤事端的,由用人单位付出工伤稳妥待遇。用人单位不付出的,从工伤稳妥基金中先行付出”。
[4]《社保法》第四十二条“因为第三人的原因形成工伤,第三人不付出工伤医疗费用或许无法承认第三人的,由工伤稳妥基金先行付出“
[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稳妥作业的告诉》(浙政发〔2009〕50号)“在遭受交通事端或其他事端损伤的景象下,员工因劳作联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形成人身危害,一起构成工伤的,依法享用工伤稳妥待遇。如员工取得侵权补偿,用人单位承当的工伤稳妥职责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付出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残疾辅佐用具费,工伤员工在罢工留薪期间发作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膳食补助费。”
[6]浙江省劳作厅《关于工伤稳妥待遇付出问题的批复》“员工因交通事端或许其他事端损伤被承认或许视同为工伤,可是因为交通事端肇事者逃逸或许其他原因导致工伤员工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现已参与工伤稳妥的,在工伤员工得到补偿前,由用人单位先行付出工伤员工罢工留薪期薪酬福利,社会稳妥经办组织按规则先行付出工伤医疗费。工伤员工经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判定为一级至六级伤残的,从作出判定定论的次月起,停发罢工留薪期薪酬,由用人单位或许社会稳妥经办组织改按《工伤稳妥法令》规则发给伤残补助。未参与工伤稳妥的,在工伤员工得到补偿前,工伤员工罢工留薪期薪酬福利、伤残补助和工伤医疗费均由用人单位先行付出“。员工因工逝世的,其抢救期间的薪酬福利和工伤医疗费按前款规则处理,并由社会稳妥经办组织或许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付出丧葬补助金、按月付出供养亲属抚恤金;因工逝世员工家族日子有困难的,能够预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工伤员工取得补偿后,在工伤稳妥待遇规模内按总额补差的方法结算。工伤员工不能取得补偿的,经公安、司法等有关部分证明,用人单位或许社会稳妥经办组织依法付出工伤稳妥待遇”。
[7]劳作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法》若干问题的定见第53条的规则“. 劳作法中的“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则或劳作合同的约好,以钱银方式直接付出给本单位劳作者的劳作酬劳,一般包含计时薪酬、计件薪酬、奖金、补助和补助、延伸作业时刻的薪酬酬劳以及特别情况下付出的薪酬等。
[8]《浙江省企业薪酬付出管理方法》第二条规 本方法所称薪酬,是指企业依照国家规则和劳作合同约好,以钱银方式付出给劳作者的劳作酬劳,包含计时薪酬、计件薪酬、奖金、补助、加班加点薪酬以及特别情况下付出的薪酬等。9拜见注释5
通讯:浙江省海宁市海洲大街梅园路228号,邮编314400
电话1301778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