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专利权人防专利诈骗有七大手法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11 07:51
华南师范大学的张教授创造晰一种近视医治眼镜,收到的欺诈函件现已超越一米高;一位专利权人居然现已收到100多封欺诈信……从上一年下半年开端,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就接到100多件专利欺诈告发。    据数据显现,2004年上海专利申请达20471件,每百万人创造专利授权数125件,同比增加89.4%。与创造数量显着飞涨不相契合的是,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利效果“囤积居奇”。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个难以效果化的专利宝库引来了一些骗子贪婪的目光,欺诈钓饵往往被设置在某项专利被揭露或授权布告的初期。他们使用专利权人急于将专利转让出手以交换经济利益的“烦躁”心思、缺少项目转让的实际操作经历、缺少对骗术的辨认才能,趁虚而入。    上海的一位专利权人坦言,到目前为止,对方借着要给创造专利产品产业化为名,已被骗去了10几万元的项目评估费。    欺诈分子使用网上专利信息系统获取创造人地址等信息,使用电子邮件、函件及手机短信等方法,以合资协作、技能答应、外资购买等虚伪信息诱使专利权人,稍有忽略,专利权人就会掉入欺诈者精心织造的圈套,给自己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昨发布了七种专利欺诈的手法,劝诫专利权人不行漫不经心。    七种专利欺诈手法    1、打着国家级单位的名头,约请专利权人参与专利对接会。打着国家级评奖的旗帜,以骗得评定费、工本费。    2、冒充国际组织,举行博览会。    3、参与各类评奖活动,并颁发高等级奖项。    4、出书书本,包含各类名人录,如“国际名人录”、“中华名人大典”等等,当然是自费;    5、参与活动的约请函,如告诉“日内瓦国际会议”等;    6、参加创造人联谊会,让专利权人寄出数封函件,寄出的函件越多,得到的奖金就越多;    7、使用专利权人迫切希望专利技能转化的心思,“协助联络厂商、转化专利”,或以天价收买专利技能等。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