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税收本质是什么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0 02:47

咱们知道,税收是为完成国家功能而组织财务收入的一种首要方法,但并不是仅有方法。那么,税收与其他财务收入方法有什么不同呢?税收又为什么能成为最首要的财务收入方法呢?这就需求科学界定税收的含义,正确掌握税收的实质特征。
一、税收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税收,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界说,但这些界说表述很不一起。这除了每人对税收了解的视点不同和表述方面的文字差异外,首要是由于税收自身是一个开展的概念,因而,不一同期的学者对税收的知道和了解天然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税收的开展进程。例如1776年亚当穧斯密在《国富论》中把税收界说为“公民拿出自己一部分私家收入给君主或国家,作为一笔公共收入”,并着重国家经费的大部分有必要取自于各种税收。这一界说除阐明晰税收的交税主体是“公民”外,偏重反映了税收是一种“公共收入”,以满意国家经费之需。1892年英国财务学家巴斯特希尔则进一步知道到税收是一种强制性征收。他认为,“税收是公民或私家团体为供给公共机关的业务费用而被强制征收的财富。”日本学者汐见三朗则指出了税收是凭仗“财务权”征收的,并且论说视点也从交税主体转向交税主体,他在其《租税之根本知识》一书中对税收作如下界说:“‘租税’乃是国家及公共团体为了付出其一般经费,依财务权向一般交税公民强制征收之财”。明显,这儿的“财务权”所指的是差异与“工业权”的行政权利。而英国学者西蒙穧詹姆斯等在1978年初版、1983年再版的《税收经济学》中将税收的无偿性归入界说,认为“税收是由政权机构实施不直接归还的强制性征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税收理论的研讨非常活泼,对税收含义的知道方面,在吸收西方税收理论效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着重了税收的法令特征。至此,对税收的界说虽然在文字表述上仍有收支,了解的视点也相同存在差异,但对税收含义的知道已根本达到共同:首要,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其次,税收的征收意图是为了满意国家完成其功能的需求(西方学者更着重“公共需求”)。第三,税收征收的根据是法令,凭藉的是政治权利,而不是工业权利,因而,交税表现了强制性特征。第四,交税的进程是物质财富从私家部分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第五,从税收征收的直接成果看,国家以税收方法获得了财务收入。因而,咱们能够给出税收的完好界说如下:税收是国家为完成其功能,凭仗其政治权利,依法参加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获得财务收入的一种方法。
需求阐明的是,在不少税收作品中,税收被界说为国家参加国民收入或社会剩余产品的一种分配活动。咱们认为,国民收入或社会剩余产品仅仅税收的微观含义上的分配目标,但税收首要是一个微观概念,即关于一个详细的交税人,或在某个详细交税环节,税收所分配的目标就不必定限于剩余产品。咱们在剖析税收的实质,拟定税收的微观方针时,理应注重税收的微观含义上的分配目标,但作为税收概念,则应直观地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特征。不然,关于比方流转税的征收,以剩余产品为分配目标的税收界说就难以了解:亏损企业没有剩余产品但仍需交纳流转税。
二、税收特征
从上面税收的界说中,咱们现已能够开始地看出税收所具有的根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依法交税所具有的固定性。税收的特征反映了税收差异与其他财务收入方法,从中也能够了解税收为什么能成为财务收入的最首要方法。
(一)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加社会物品的分配是根据国家的政治权利,而不是工业权利,即和出产资料的占有没有联系。税收的强制性详细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令的方法规则的,而税收法令作为国家法令的组成部分,对不同的所有者都是遍及适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必要恪守,不依法交税者要遭到法令的制裁。税收的强制性阐明,依法交税是人们不该逃避的法令责任。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则,我国公民“有依法交税的责任”。正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色,所以它是国家获得财务收入的最遍及、最牢靠的一种方法。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详细的交税进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交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交税人的归还问题。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详细的交税人来说,交税后并未获得任何酬劳。从这个含义上说,税收不具有归还性或返还性。但若从财务活动的全体来看问题,税收是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本钱的补偿,这儿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特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从一个处于私家位置的出产者身上扣除的悉数,又会直接或直接地用来为处于私家位置的出产者谋福利”的性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就某一详细的交税人来说,他所交纳的税款与他从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利益并不必定是对称的。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课税目标及每一单位课税目标的征收份额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并且是以法令方法事前规则的,只能按预订规范征收,而不能无极限地征收。交税人获得了应交税的收入或发生了应交税的行为,也有必要按预订规范如数交纳,而不能改动这个规范。相同,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认为规范确认后永久不能改动。跟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动,详细的交税规范是能够改动的。比方,国家能够修订税法,调高或调低税率等,但这仅仅变化征收规范,而不是撤销征收规范。所以,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并不矛盾的。
税收具有的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一同具有这三个特征的才叫税收。税收的强制性决议了征收的无偿性,而无偿性同交税人的经济利益联系极大,因而要求征收的固定性,这样对交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国家来说能够确保收入的安稳。税收的特征是税收差异于其他财务收入方法如上缴赢利、国债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的根本标志。税收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税收的“三性”集中表现了税收的权威性。保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时税收征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三、税与利、税与费的联系
(一)税与利
税收简称呼,赢利简称利,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
税收是国家财务收入的首要来历,国家依托社会公共权利,根据法令法规,对交税人包含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天然人强制、无偿征收,交税人依法交税,以满意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物品的需求。税收表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利,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在税收和税法面前,各类企业包含国有企业处于相等位置。
赢利是企业或厂商出售产品后得到的销售收入扣除预付本钱价值即本钱后的余额。实在的赢利能够实在地表现企业或厂商的本钱收益即经济效益情况。
税与利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只表现在经济含义上,并且表现在法令含义和政治含义上:国家依法交税,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利;国家参加国有本钱收益的分配,行使的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税与费
从理论上要辨明税收与规费之间的性质和经济联系。
税收是国家财务收入的首要来历,首要用于国家的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税收办理的主体是税务机关,税种、税目、税率、征收期限由法令规则。税收带有强制性。税收作为国家财务收入的首要来历与国有本钱赢利分红收益、国债和规费一同一起组成财务收入,再经过财务预算开销分拨、下拨。故国家税收与国家的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不具有对称性。
规费的主体是行政工作单位,对某种社会公益工作供给公共服务收取必定费用,这种行政性规费,带有“准价格”的性质,便是说,规费主体要供给必定数量的服务,规费首要用于本钱补偿的需求(如工本费等),特定的规费和特定的服务带有对称性。
现行的各种行政工作性规费,一般包含两类:一是行政规费,这是附随于政府部分各种行政活动的收费,名字许多,规模很广。计有:外事规费(如护照费)、内务规费(如户籍规费)、经济规费(如商标登记费、产品检验费、度量衡判定费)、教育规费(如结业证书费)以及其他行政规费(如会计师、律师、医生等执照费)。二是司法规费,它又可分为诉讼规费和非诉讼规费两种。前者如民事诉讼费、刑事诉讼费;后者如出世登记费、工业转让登记费、遗产办理登记费、承继登记费和成婚登记费等。
政府部分收取规费的规范,在理论上一般有两个:一是所谓补偿准则,即根据政府部分供给服务所需的费用数额,来确认规费的收费规范;二是所谓补偿准则,即以居民从政府部分服务中所获得效益得巨细,来确认规费的收取规范。
(三)其他与税有关的概念
捐,有时与“税”相混用。此刻,捐实践便是税收的别称。但捐的转义是指捐助,即无偿地拿出资产来协助别人,一般带有社会公益性质,不具有强制性。
价格是产品或劳务内涵价值的完成方法,是相等的生意(产品交流)两边产品或劳务成交的钱银表现,一方供给必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另一方供给必定数量的钱银即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带有有偿性)。这种当事人(交流主体)两边的交流行为经过商场自愿进行,不具有强制性。交流的意图,一方让渡使用价值而获得价格(补偿本钱,并获得必定赢利),另一方让渡价格而获得使用价值。
基金是指各级公民政府及其所属部分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则、经过国家规则的批阅程序同意,为了专项工作或特定工业的开展需求,凭仗政府行政功能和诺言,经过合理的途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处的资金。其规模首要包含:各种具有专项用处的基金、资金、附加、收费,以及经国务院同意使用财务预算内拨款建立的专项资金、基金等。
四、税收实质
税收的实质,是国家以法令规则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什物或钱银所构成的特别分配联系。这种分配联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层、各阶层的经济联系、利益联系。详细表现在如下方面: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是一种以国家政治权利为条件的分配联系;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管税款由谁交纳,悉数税源都是来自当年劳动者发明的国民收入或以往年度堆集下来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意图,是为完成国家功能服务;分配的成果,必定有利于统治阶层,而不利于被统治阶层,由于税收历来都是为统治阶层的利益服务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国家性质,决议不同国家税收的实质。
(一)本钱主义国家税收的实质
本钱主义国家税收,是本钱主义国家财务收入的首要来历,是其国家(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完成悉数功能的物质基础。从税收担负来看,不管是直接税或直接税,都要由劳动者来担负。直接说,现象是由商业本钱家来交纳,但实践上税款又经过消费品的价格转嫁给了广阔顾客。列宁在《评国家预算》一文中指出:“征收日用品的直接税是极不公正的。它把悉数重担转嫁到贫民身上,给有钱人形成特权。人愈是穷,他愈是要把自己更大一部分收入以直接税方法交纳给国家。”从税收用处来看,本钱主义国家经过税收获得的收入,又经过财务开销为资产阶层利益服务。特别是巨大的军费开销,成了垄断资产阶层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暴力机关的开销,也是直接或直接地为资产阶层利益服务的。此外,本钱主义国家还经过国家干涉经济,对那些需求很多出资而私家本钱家又不肯出资的项目,如水电站、大坝以及危险较大的尖端技术实验等,经过财务拨款来出资,一方面,使成千上亿的国民收入经过本钱主义财务的再分配直接转到本钱家的手中;另一方面,保护了本钱主义制度,本钱主义国家税收就其实质来讲,是本钱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本钱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额定克扣,是一种超经济克扣联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实质
我国是公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为广阔劳动者谋利益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施出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在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起的。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议了我国社会主义税收与本钱主义税收有着天壤之别的实质。
从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来历看,首要来自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团体所有制企业等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位置,公有制企业交纳的税额占税收总额的大部分。我国税收增加,首要依托社会主义出产的增加,特别是依托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收入的增加。国家对团体经济的交税,实施统筹国家、团体和个人二者利益的准则。对农人交纳的农业税,则实施轻税、安稳担负、增产不增税的方针。并且,跟着农业出产的开展,农业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现已逐步下降。国家对劳动者和其他个人交税的比重很小。从我国税收的用处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为广阔劳动者利益服务的,它直接或直接地用于为劳动者谋福的各项工作。国家经过税收筹措的资金,依照国家预算的组织,有计划地用于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社会主义科学、文明、教育、卫生工作,用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等。这些都是直接联系到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与此一同,国家在出产开展的基础上,还不断进步居民的物质文明生活水平。近年来,国家拿出很多资金用于改进城乡居民的物质文明生活,包含进步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各种价格补助、进步薪酬、安顿乡镇待业青年和新建民用住所等。从以上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来历和用处能够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是国家筹措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东西,是为广阔居民利益服务的,表现了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联系。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