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28 16:53
民事诉讼中的申述,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安排在其民事权益遭到损害或许与别人发作争议时,向人民法院提申述讼,要求法院经过审判予以司法维护的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述,是当事人取得司法维护的手法。当事人申述要得到法院的审理,就有必要契合法律规则的条件。首要原告要具有合法资历,即原告有必要是与案子有直接利害联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安排,原告有必要是因自己的民事权益遭到损害或许自己与别人发作争议而申述。第二,要有清晰的详细被告,有必要能够清晰指出何人为对方当事人。第三,有详细的诉讼请求和现实、理由。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法院作出某种判定的要求,是原告在诉讼上对被告提出的实体权力的要求,原告还有必要提出诉讼请求所根据的现实及要求法院维护自己权益的理由。第四,归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规模并归于受诉人民法院统辖。当事人申述的案子,应当是人民法院能够经过行使审判权予以处理的事项。一起,诉讼要向有统辖权的法院提出。在我国,不同等级的法院之间和相同等级的法院之间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子的分工和权限上有严厉的边界。对第一审一般民事案子的统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则,“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居处地人民法院统辖”;“对法人或许其他安排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居处地人民法院统辖”。被告居处地,是指公民的户籍地点地,以及法人或其他安排的首要经营地或首要办事机构地点地。这是一般统辖准则,适用于一般性诉讼。《民事诉讼法》第24条、第25条还规则了几种特殊状况的统辖。
具有了上述几个条件,当事人就能够向法院提申述讼。申述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述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申述状副本。申述状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状况。当事人是个人的,应写明其名字、性别、年纪、民族、工作、工作单位、居处等;有代理人的,还要写明代理人的名字、居处、工作单位以及与当事人的联系。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安排的,应写明法人或许安排的称号、单位地点地址、法定代表人或首要负责人的名字、职务等。
(2)原告诉讼请求以及诉讼请求所根据的现实和理由。
(3)依据和依据来历、证人的名字、居处等。
(4)受诉法院称号,申述的年、月、日,申述人签名或盖章。
法律规则,原告应当递送书面的申述状。一起,为了便利当事人申述,又作了破例规则,即原告书写申述状有困难的,能够口头申述,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奉告对方当事人。人民法院对原告的申述检查后,对契合法律规则的应在收到申述状次日起的7日内依法立案受理,并告诉当事人。对不契合申述条件的,应在7日内裁决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决不服的,能够上诉。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