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违约金与解除合同能否并存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01 12:56
【案情】
2007年11月1日,刘某与兰某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约好:由刘某从该月起接连8个月、于每月5日前分别向兰某出售价值40万元的指定农产品,兰某则有必要在每月8日前向刘某付清当月的货款;假如一方违约,每次有必要向对方付出6万元违约金,对方还有权决议是否免除合同。2008年元月,兰某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直到28日仍未付清当月的货款。恰逢该类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上升的趋势,刘某遂要求兰某依约付出违约金,并提出免除与兰某的《购销合同》,可兰某死活就是不赞同,刘某只好诉至法院。
【不合】
付出违约金与免除合同能否并存?
第一种定见以为,适用违约金是为了制裁违约行为,对违约行为也应当经过付出违约金加以制裁。免除合同则是合同赋予守约方的另一种权力,即是以违约为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只需违约存在,就是条件成果。故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能够一起适用。
第二种定见则以为,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只能择一行使。
【分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定见,理由是:
1、我国实施的是补偿性违约金,违约金是对违约形成丢失的提早确认。理论上以为,违约金有补偿性、赏罚性两种,补偿性违约金是对违约行为形成丢失的补偿,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在这里是不能够一起适用的;赏罚性违约金是对违约方违约行为的惩戒,不以丢失是否存在为依据,也只要在赏罚性违约金中,才存在赏罚违约行为与免除合同并存。我国《合同法》规则,当事人能够在合同中约好必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违约金计算方法,但如约好违约金低于形成的丢失,一方能够恳求人民法院或裁定组织予以添加;如约好违约金过高于形成丢失,当事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或裁定组织予以恰当削减。其间阐明,当事人对违约金的处分权虽应遭到尊重,但并非没有度,而是不能“过高”或“低于”,即违约金仅仅当事人对违约行为或许形成丢失的事前预订,我国所实施的是补偿性违约金,而不是赏罚性违约金。
2、要想取得悉数补偿性违约金有必要以持续实行合同为条件。补偿性违约金包含了因违约行为而形成直接丢失及可得性利益丢失,可得性利益只要在合同实行结束时才干发生。假如刘某挑选免除合同,合同将不再实行,作为补偿性违约金丢失之一的可得性利益便不复存在,也就不能得到合同实行结束时才干发生的可得性利益。兰某则不该补偿刘某的该可得性利益的丢失。也就是说,刘某要想取得悉数的违约金,就有必要实行合同。
3、免除合同不是承当违约责任的方法。《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则“合同免除后,没有实行的,停止实行,现已实行的,依据实行状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能够恳求恢复原状、采纳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补偿丢失。”其间标明,免除合同的法令结果是一种包含返还不当得利和补偿丢失在内的民事责任,丢失也仅仅是指直接丢失并不包含可得性利益丢失。即免除合同的法令结果不包含付出违约金在内的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刘某要想免除合同,就不能取得悉数的违约金。
叶彦
2007年11月1日,刘某与兰某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约好:由刘某从该月起接连8个月、于每月5日前分别向兰某出售价值40万元的指定农产品,兰某则有必要在每月8日前向刘某付清当月的货款;假如一方违约,每次有必要向对方付出6万元违约金,对方还有权决议是否免除合同。2008年元月,兰某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直到28日仍未付清当月的货款。恰逢该类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上升的趋势,刘某遂要求兰某依约付出违约金,并提出免除与兰某的《购销合同》,可兰某死活就是不赞同,刘某只好诉至法院。
【不合】
付出违约金与免除合同能否并存?
第一种定见以为,适用违约金是为了制裁违约行为,对违约行为也应当经过付出违约金加以制裁。免除合同则是合同赋予守约方的另一种权力,即是以违约为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只需违约存在,就是条件成果。故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能够一起适用。
第二种定见则以为,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只能择一行使。
【分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定见,理由是:
1、我国实施的是补偿性违约金,违约金是对违约形成丢失的提早确认。理论上以为,违约金有补偿性、赏罚性两种,补偿性违约金是对违约行为形成丢失的补偿,免除合同与付出违约金在这里是不能够一起适用的;赏罚性违约金是对违约方违约行为的惩戒,不以丢失是否存在为依据,也只要在赏罚性违约金中,才存在赏罚违约行为与免除合同并存。我国《合同法》规则,当事人能够在合同中约好必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违约金计算方法,但如约好违约金低于形成的丢失,一方能够恳求人民法院或裁定组织予以添加;如约好违约金过高于形成丢失,当事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或裁定组织予以恰当削减。其间阐明,当事人对违约金的处分权虽应遭到尊重,但并非没有度,而是不能“过高”或“低于”,即违约金仅仅当事人对违约行为或许形成丢失的事前预订,我国所实施的是补偿性违约金,而不是赏罚性违约金。
2、要想取得悉数补偿性违约金有必要以持续实行合同为条件。补偿性违约金包含了因违约行为而形成直接丢失及可得性利益丢失,可得性利益只要在合同实行结束时才干发生。假如刘某挑选免除合同,合同将不再实行,作为补偿性违约金丢失之一的可得性利益便不复存在,也就不能得到合同实行结束时才干发生的可得性利益。兰某则不该补偿刘某的该可得性利益的丢失。也就是说,刘某要想取得悉数的违约金,就有必要实行合同。
3、免除合同不是承当违约责任的方法。《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则“合同免除后,没有实行的,停止实行,现已实行的,依据实行状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能够恳求恢复原状、采纳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补偿丢失。”其间标明,免除合同的法令结果是一种包含返还不当得利和补偿丢失在内的民事责任,丢失也仅仅是指直接丢失并不包含可得性利益丢失。即免除合同的法令结果不包含付出违约金在内的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刘某要想免除合同,就不能取得悉数的违约金。
叶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