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纠纷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23 22:44
跟着近年来村庄城镇化的开展和国家重点建造工程建造的进行,犁地面积在不断削减,而农人承揽的土地既担负着经济收益功用,也被赋予根本日子确保功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心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系列惠农方针,着重确保农人的利益和促进村庄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农人的收入显着进步。可是,跟着村庄经济的开展,土地胶葛却日益增多,且体现方式多样,有的乃至引发群体性胶葛。下面剖析村庄土地承揽合同胶葛的特色、原因及对策。
一、村庄土地承揽合同胶葛的体现方式和首要类型
1.方针的改动引起的胶葛。
(1)税改前,农人种田要交统筹款、提留款,农人的收效甚微,一些农人外出打工有了安稳的收入后,将原承揽的土地转包给别人,税费等也就由新的承揽人承当。可税改后,不只国家革除农人税费,并且种田农人还可拿到良种补助和粮食直接补助,种田带来的赢利让原承揽户纷繁要求交还土地,受让人因为在土地上的投入和自己的运营方案不能实现等原因,不肯交还,或转包后看到转承揽人的收益丰盛,以转包金过低或转包期限过长要求悔约,而本来的承揽合同没有到期,然后引发胶葛;
(2)进入小城镇打工或落户的农人,见种田无益,有的将承揽地撂荒,村委将其回收后从头发包,收益用于交纳统筹和提留款。
2.前史与现状的抵触引起的胶葛。
(1)曩昔因兴办校园、养殖场、村办企业等而运用村团体土地,这些校园或经济安排不复存在后,土地由有关部分运营,村团体要求回收原被占用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因一切权与运用权纷歧发作胶葛;
(2)土地一切权、运用权权属不清晰。因为前史原因,一轮土地发包时,有的土地没有挂号,有的挂号与播种的数量纷歧,未经挂号的荒地或拾边地,逐步被有的农户开发栽培,发作收益后引发胶葛。
3.底层安排办理紊乱引起的胶葛。
(1)村干部运用手中权力,不经过民主议定而私自发包给宗族成员或有其他联系的农户,有的发包价格显着偏低。这样当土地收益进步,本有心情的农人就简单因而引发胶葛;
(2)运用村委会换届或团体经济安排分立或许兼并,村委会担任人改动,以原职权改动、免除土地承揽合同。如因承办人或担任人的改动而改动或免除承揽合同,因而改动或免除承揽合平等;
(3)强制回收农人承揽地搞土地流通,城镇政府或村团体(组)安排出头租借农户的承揽地再进行转租或发包,假借少数服从大都逼迫承揽方抛弃或许改动土地承揽运营权而进行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等;
(4)侵吞承揽方的土地收益。如小调整时随意进步承揽费,截留、扣缴承揽方土地流通收益,截留、移用征地补偿费用等。
(5)危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揽运营权。如承揽时对妇女施行有别于男人的歧视性土地承揽方针,承揽期内违法回收出嫁女承揽地等。
(6)征收征用土地的补偿款问题的胶葛等。
(7)土地承揽合同未发放为胶葛埋下了危险。不少村委不与乡民签定承揽合同或签定合同却不给申领承揽运营权证或签定合同、收取运营权证,却不发给农人,导致发作争议时农人底子不能供给有利于自己的依据。
4.底层政府运用职权强行干涉引发的胶葛。村庄土地归于村团体一切,只要村团体才有权力处置其一切的土地,而出于部分和当地利益的考虑,行政干涉和越俎代庖现象时有发作,构成违法承揽引发胶葛。这种状况往往在一时发包成功的背面隐藏着许多对立,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引发胶葛,且这种状况触及的土地面积较大,处理欠好很简单发作社会不安稳要素。首要包含以下类型:
(1)村团体不经农户赞同,将农户承揽的土地私行发包;
(2)底层政府不经村团体授权,以自己的名义强行发包归于村团体的土地。
5.经济利益驱动。首要分为两种类型:
(1)土地发包初期没有提出异议或进行荒地开发时没有提出异议,后来经开发土地状况变好或栽培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承揽者获得了较大利益,土地一切的村团体安排成员,因利益驱动心思不平衡发作胶葛。
(2)强行停止合法有用的土地承揽合同。因为近几年土地收益显着添加发作较大赢利,乡民在经济利益的唆使下,哄抢承揽出去的土地栽培,使土地承揽合同无法持续施行,尤以本村以外人员为承揽主体的居多。
二、村庄土地承揽合同胶葛的成因
1.农人对土地的眷恋,是发作胶葛的天然原因。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尽管地大物博,但因为人口众多,土地的整体供给足够与单个分摊的稀疏是一对长时间的对立。近年来,因为我县村庄的土地因为遭到“工业化”或国家重点工程建造占地的影响,实践可犁地面积正在日益削减,有些当地乃至无地可种,而作为农业大县的阳曲县,农人对土地的依靠性很强,对土地的情感也很深,沉淀成“田地边子不让人,老婆孩子不让人”村庄前史传统,这种传统思维的沿用,构成了村庄土地胶葛的天然原因。
2.农业方针的调整,导致农人收益的改动是发作胶葛的底子原因。改革开放村庄施行联产承揽职责制,在调集广阔农人活跃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获得的成效是清楚明了的,正是依据这一成功,农人承揽土地30年不变的方针已家喻户晓,但在方针履行进程中呈现的新状况,国家却没有新方针调整,特别是各级政府进步征收农人各种税费标准,加上物价上涨等要素,农人种田无利可图,冲击了农人的活跃性,一部分人开端外出打工,将土地交由别人或爽性疏弃,当国家发现村庄农人负担较重时,当令进行了方针调整,先是费改税,让农人从头看到了种田的期望,后来爽性免征各种税费,乃至对种田农人施行政府补助,加上粮食价格的进步,外出务工的农人认识到即便不出家门,土地也会给自己带来比较满意的收入,收益的改动再次使农人种田的活跃性高涨起来,对从前疏弃、易手的土地纷繁设法索要。
3.法令和方针的联接不和谐是胶葛发作的法制性本源。从1983年1月中共中心关于《当时村庄经济方针的若干问题》的出台,到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土地承揽法》、200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及村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适用法令问题的解说》的施行,历经20余年的开展进程中,我国对农业土地承揽运营中发作胶葛的处理,走过了首要依托方针调整到以方针调整为主、法令调整为弥补,再到方针调整与法令调整偏重直到现在首要依托法令调整的进程。我国多年来村庄土当地针不太安稳,几经改动,而土地是不能跟着人的观念的改动而随意改动的,法令、方针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与土地改动缓慢的进程性、滞后性发作对立。例如我国在施行家庭联产承揽职责制后,从前推行过“两田制”,即施行口粮田和职责田两种土地运用准则,而在这种准则被国家承认不利于土地的长时间运用之后,许多区域却还在活跃的持续施行,与国家方针和法令脱节。2003年新的《村庄土地承揽法》的公布,200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及村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适用法令问题的解说》的规则,扩展了农人的土地处分权,土地承揽最低30年不变,可是因为前史原因构成的土地现状的紊乱,使得法令和实践脱节,使杰出的法令方针无法实践良性运转。我国法令、方针的多变性,与前史原因构成的村庄土地现状紊乱,国家农业方针发作了严重改动,而相关规则没有进行及时调整,与保护的价值倾向发作的了违背,与国家的村庄土当地针发作了抵触,没有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办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民委员会安排法》的根本精力上来,给新问题的处理带来了不方便。
4.底层安排社会控制力弱化是胶葛发作的社会性本源。社会转型期使情面社会逐步走向理性社会,由对人的依靠逐步走向了对物的依靠,人的安排认同感、归属感逐步淡化,底层安排的社会控制力显着弱化。这一点在村庄体现的尤为杰出,村庄底层安排自律不严,民主法制认识淡漠,危害大众利益的行为常常发作,对大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削弱。从审理案子的状况看一切土地运用权流通、农地征用、及村庄团体经济收益分配等胶葛,均是因为村底层安排施行的严重抉择计划,许多没有按照乡民委员会安排法的规则运作,没有举行乡民大会或乡民代表大会方法进行民主抉择,危害了农人民主权力和财产权力而引起。大众的利益一旦遭到危害,在本城镇本村安排内难以处理或无法处理后,经过法令途径处理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性挑选。
5.土地流通缺少严厉的程序要件是胶葛构成的必定原因。农人承揽的土地30年不变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办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民委员会安排法》也清晰规则,农人承揽的土地非经法定程序,团体经济安排作为发包方不得随意回收或转包,而村团体经济安排在进行土地流通时,因为法令认识淡漠或法令知识缺少,使法定的、严厉的程序性问题流于方式,物是人非,当有争议时,因为最初没有构成大都人认可的书面材料,往往胶葛不能谐和诉至法院。
三、 对当时村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的审理状况
处理好村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是服务“三农”建造的一项基础性作业,在处理村庄土地承揽合同胶葛案子时我院采纳如下方法。
1.全面把握村庄土地承揽法的根本内容,精确了解国家的村庄土地承揽方针。当时村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具有群发性、复杂性、紧迫性的特色,处理时要认真贯彻中心方针精力,以村庄土地承揽法以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触及村庄土地承揽案子适用法令问题的解说》为根本依据,力求安稳土地承揽联系、标准土地流通、保护土地承揽者的合法权益,结实树立家庭承揽运营权是物权的根本观念,农人疏弃后村团体未按照法定程序从头调整的,现在农人依据物权人位置要求保护承揽运营权的,应予支撑。对农人因种田亏本为免交农业税零转让或负转让的,现在要求改动合同或许免除合同的,以方式改动按公平准则处理。
2.重视调停引导、加强交流和谐、细化作业方案。在处理村庄土地承揽案子中,应结实确立大局认识,重视保护村庄安稳,尽量防止对立激化,重视社会作用与法令作用的有机一致,把调停贯穿于案子审判作业之中,树立土地承揽信息反馈、盯梢督查准则,构成与政府机关和底层安排的信息网络,加强与土管、农林、经管等部分的交流交流,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的调停作用,促进村庄土地承揽运营胶葛的有用调停,把问题处理在底层,极力到达处理一同案子,停息一片纷争的作用。
3.慎重处理,把握标准。对违背土地办理法及土地承揽法相关规则而缔结的合同承认无效合同,关于已收取土地承揽运营权证书的,如法院已受理,应间断审理,由行政部分先行刊出土地承揽运营权证书,然后对承揽合同的效能进行断定。村委或乡民小组不能以少数服从大都为由随意调整家庭承揽的土地,以及对因乡民小组调整家庭联产承揽土地引发的胶葛,一般承认不能对已承揽的土地进行调整。对新增人口或因征用、占用而失掉承揽土地的农户进行调整,只能在预留的机动土地或承揽户自愿交出的土地内进行调整。关于原承揽户提出改动土地转让合同、进步承揽金的恳求予以支撑。进步承揽金的额度按照相关方针规则,结合本区域的详细状况承认合理的标准。外来种田大户要求停止承揽合同准则上予以支撑。在案子处理全进程中,正确处理审判权与村团体的自治权的联系,不以判定替代村团体的处分权。
4.对案子触及的土地调整,极力防止引发对立激化。对承揽大户已栽培农作物的,应给予承揽大户必定的移植期或收获期,或由原承揽人付出必定的补偿费用;帮忙承揽大户克服困难,如帮忙变卖大型农业机具、帮忙出售农产品等;关于原承揽户与承揽大户之间归于不定期转包,而非土地承揽运营权转让,按照土地承揽法第三十七条规则,转让土地承揽运营权的,须经发包方赞同,如未经发包人赞同,详细处理上承认原承揽人的承揽权力,原承揽人主张承揽权力的予以支撑。
四、处理土地承揽胶葛的长时间对策
依据所受理的土地承揽胶葛案子呈现的新问题,我院经过剖析、考虑,提出了一些处理此类胶葛的主张。
1.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土地承揽法》的宣扬。村庄土地承揽胶葛之所以多发,其间一个重要原因是一部分乡(镇)、村干部和农人缺少根本的法令知识,不能正确运用法令武器保护自己的土地权益,有的在签定合同、调处胶葛时随意性大。要将有关法令、法规、方针交给大众,使农户在土地承揽进程中,了解自己的权力和职责。一旦发作胶葛,多方出头,以活跃的姿势及时化解此类胶葛。应在县一级树立村庄土地胶葛裁定委员会,专门担任调停、裁定村庄土地承揽胶葛,这既契合村庄土地承揽法的规则,也是处理当时土地承揽胶葛的迫切要求。
2.当令修订触及土地办理法规。村庄土地承揽法赋予了农人长时间而有确保的土地承揽运营权,农人依法享有承揽地运用、收益和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的权力。可是土地办理法、《土地办理法施行法令》、农业法在对农人的土地权益确保,如团体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流通收益等方面,着重着重团体是一切权人,而国家对团体土地的征用补偿是按“原产量”承认的,对村庄团体和农人的权益存在着必定程度的危害,加之土地征用补偿费归村庄团体经济安排一切,团体土地的一切权主体又存在虚置现象,因而,当农户承揽的土地被国家依法征收征用时简单引起争议。主张当令修订相关法令法规中存有互相对立的条款,并清晰团体经济安排和农人的权益分红,确保村庄社会经济的持续安稳开展。
3.完善我国土地准则的规划。土地承揽法规则,犁地的承揽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揽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揽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别林地的承揽期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分赞同能够延伸。可是实践中,因为团体内成员鸿沟不安稳,成员的增减改动较大,并且新增成员具有“天分资源权”和法定的“公平、揭露、公平”的承揽权,因而,土地“承揽联系的安稳”与“承揽地联系改动”的对立一直存在。这将给土地承揽办理作业添加难度。村庄土地承揽法答复了农人在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方面的问题,回避了承揽期内家庭人口的改动与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的对立,但从对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的规则来了解,与人口增减改动无关,而土地的团体性质又让农人信任人地对立必定导致土地的再分配。
4.树立失地农人和退出土地承揽权者最低日子确保准则。跟着社会城镇化及国家重点工程建造的开展,县城周围、某些村庄的土地被各类建造很多征用,关于已失掉土地农人地点的村级团体安排,应加强对土地承揽金或征地补偿款的办理,或直接将其金额交纳到劳作社会确保部分,将团体安排成员悉数归入最低日子确保的规模,与城市居民享有相等的最低日子确保。一起,在由相关部分供给社会确保和能够持续保存团体经济安排成员身份的前提下,鼓舞和发起有安稳非农工作收入来历的承揽方退出土地,处理现在土地流通中的短期性和不安稳性。
5.标准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村庄土地流通是家庭承揽运营准则的延伸和开展,是村庄改革和村庄经济、社会开展的必定趋势,在农户相等洽谈、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活跃引导土地流通,确保土地流通健康有序进行,土地承揽运营权流通应严把三关:一是程序的合法性。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准则的前提下,与农户签定好土地流通合同(协议),凡施行土地流通的承揽农户要向发包方出具托付转包书;对流通土地面积触及大都农户的,要举行乡民代表会议,经三分之二以上乡民代表赞同,并构成抉择。对单个要求保存承揽运营权的农户,施行土地交换,使土地会集连片。二是合同的标准性。不管采纳何种方式的土地流通,有必要签定好土地流通合同。清晰流通方式、数量、年限、条件和两边的权力、职责、职责。土地流通合同签定后,由城镇村庄运营办理部分签证。三是手续的齐备性。对流通程序不行标准、有偿转让不行清楚的,要经过从头缔结协议、完善合平等方法加以标准。凡触及承揽土地田块改动的,及时办理好承揽权证改动手续。做到农户有合同书和运营权证书,村组有合同书、挂号册,城镇有土地台账,县政府档案完全。
6.减轻农人对土地的依靠程度。国家方针的调整使播种土地赢利添加,土地愈来愈成为农人倍加重视和依靠的重要生计和日子确保。原不种田的农户要回土地、原不要地农户要求分配土地的行为反映了这一思维。在确保承揽运营权长时间安稳的前提下,处理无地人口用地需求的重要方法,便是大力开展城镇企业、大力开展第二、三工业,添加农人就业机会,削减并极力消除无地农人与有地农人收入的差异。树立健全村庄医疗、养老、最低日子确保等社会确保体系,处理农人的后顾之虑。当土地不再是农人的仅有日子确保,因土地发作的胶葛天然会削减。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