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如何解读研发费加计扣除新规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0-13 04:23

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研制费加计扣除新规则,按规则在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现。在汇算清缴开端前夕,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告诉,清晰研制费加计扣除实施口径,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展开多维度、多渠道的宣扬,优化交税服务,保证企业应享尽享研制费用加计扣除。
本年汇算清缴期申报研制费加计扣除,申报程序、扣除规划等与从前有改变,企业需重视方针实施口径,把握操作关键,才干最大程度享用优惠,躲避危险。
严重利好:清晰多个实施口径
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研讨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方针遵循实施作业的告诉》(税总函〔2016〕685号),要求“切真实2017年1月1日~5月31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做好研讨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方针实施作业”。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对实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完善研讨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方针的告诉》(财税〔2015〕119号)文件具有重要的方针导向含义,清晰了加计扣除方针实施口径,利好企业研制活动展开。
方针导向严重利好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在方针实施口径的导向上显着有利于企业,特别凸显税务机关的服务功能,提出“从现在起至整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APP等方法展开多维度、多渠道的宣扬,提示交税人及时申报享用加计扣除优惠方针”,“要经过交税人书院等方法展开‘面对面’的精准教导,扩展宣扬教导覆盖面,便当企业及时了解方针和处理要求”,“要充分发挥12366交税服务热线效果,一致方针口径,标准方针回答,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如企业申报享用加计扣除优惠方针,但账证不健全、材料不完全或适用优惠方针不精确的,各级税务机关要活跃做好教导解说作业,协助企业建账建制,弥补材料,保证企业享用加计扣除优惠方针”等。
事实上,作为交税施行机关的税务机关不只应该依法交税,切实做好相关税收法规的宣扬、咨询等服务作业也是其功能之一。税收征管法第七条清晰规则,“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扬税收法令、行政法规,遍及交税常识,无偿地为交税人供给交税咨询服务”。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杰出政府的服务功能,显示了依法治税的理念。
既往涉税问题不影响加计扣除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清晰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在实施加计扣除优惠方针时,应以核实企业享用2016年度优惠的有关状况为基准,原则上不核实以前年度有关状况。如企业以前年度存在或发现存在涉税问题,应按相关规则另行处理,不得影响企业享用2016年度加计扣除优惠方针”。
关于企业之前涉税问题,应该严厉依照税收征管法等相关规则进行处理,首要法令责任包含:(1)补缴税款、交纳滞纳金;(2)涉嫌偷逃税的,应依照税收征管法和刑法的规则,进行行政和刑事处分。
再次着重“3年”追溯享用期
财税〔2015〕119号文件清晰规则,“企业契合本告诉规则的研制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今后未及时享用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用并实施存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再次着重,“如企业2016年度未及时申报享用加计扣除优惠方针,可在今后3年内追溯享用”。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以及财税〔2015〕119号文件均未清晰“未及时”的详细确认标准,实践原因或许扑朔迷离,包含税企两边的片面、客观原因,相关第三方以及外部客观原因等,怎么界定,后续实操中需求清晰。即便适用口径宽松,可是从企业财务和现金处理的视点来看,尽早享用税收优惠更为有利,首要表现在:(1)削减资金占用,节省现金流压力;(2)防备后续追溯享用面对的潜在税企争议,以及后续引发的涉税法令危险。
税务机关应在10日内“处理”企业诉求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规则,“对交税人反映的相关问题和投诉,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问题和投诉后的10个作业日内予以处理”。
杰出的征纳联系和较高的企业税法遵照度,既来自于完善的税法、标准的法律,又来自于税企之间活跃有用的互动。税收征管法第八条规则,“交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令、行政法规的规则以及与交税程序有关的状况”,“交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指控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关于怎么实施上述交税人的权利,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给了较为详细的对策,要求10日内处理。当然,何为“处理”,标准怎么界定,会成为后续实施中一个潜在的争议点。
企业应进步享用税收优惠的合规性
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反复着重,做好研制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方针的“遵循实施”,“加强督促查看,加大实施力度”。
需求留意的是,税总函〔2016〕685号文件并没有对研制费用加计扣除享用的实体、程序作出新的规则,而应严厉依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实施。财税〔2015〕119号文件尽管削减了审阅程序,扩展了费用规划,但一起规则税务机关加强该项优惠方针的优惠处理,并清晰年度核对面不得低于20%。因而,企业应当从完善研制项目处理、合理精确归集研制费用和设置研制费用辅佐账等方面增强危险防备认识,进步危机化解才能。
立异企业:把握四个实操关键
与2008年发布施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讨开发费用税前扣除处理方法(试行)〉的告诉》(国税发〔2008〕116号)比较,财税〔2015〕119号文件作了较大调整,包含获益规划扩展、简化归集核算处理和追溯享用等。相关立异企业应重视如下实务操作主张,以便享用方针便当、削减涉税危险。
了解申报程序,充分预备存案及留存备检材料
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第十三条规则,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讨开发项目有贰言的,可要求企业供给政府科技部分的判定定见书。根据该规则,企业申报研制费用加计扣除,需提请科委判定;科委经过之后,企业报送材料至主管税局机关提交审阅;审阅经过,准予扣除,也即科委判定是前置性和必经程序。
财税〔2015〕119号文件第五条第三项规则,税务机关对企业享用加计扣除优惠的研制项目有贰言的,可以转请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分出具判定定见,科技部分应及时回复定见。根据该规则,科委判定不再作为前置性环节,由企业直接将申报材料提交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有贰言可转请地市科技部分出具判定定见。
主张:
根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加计扣除申报无须再经过科委判定,削减了审阅程序,对企业来讲是一大利好,但也导致许多企业面对不确认项目是否可以进行加计扣除的困惑。因而,企业应当标准研制项目的处理,经过设置完善的立项、预算、批阅、决算等对研制项目进行全程处理;预备完善的存案及留存备检材料。
研制费用加计扣除施行存案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方针事项处理方法〉的布告》(国家税务总局布告2015年第76号)的规则,现将企业需预备材料收拾如下(见图表)。
合理归集人员人工费用,编制研制人员工时分配表
财税〔2015〕119号文件关于人员人工费用撤销了“在职”的要求,对外聘研制人员的劳务费用也可以进行加计扣除,契合企业对研制灵活性的要求。
一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讨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方针有关问题的布告》(国家税务总局布告2015年第97号)第六条第(三)款第4项清晰了企业应当不迟于年度汇算清缴交税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存案表》和研制项目文件完结存案,以及留存备检的材料,其间包含“从事研制活动的人员和用于研制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阐明(包含作业使用状况记载)”。费用分配阐明可以更精准地阐明企业研制费用中人员人工费用的发生进程,在习惯企业研制多样性的基础上便于税务机关的后续处理。
主张:
1.完善对研制人员的处理。企业可根据规划树立专门的研制部分,或确认研制项目组成员,留存相关的批阅树立文件备检。
2.编制研制人员工时分配表。(1)若科技人员同期参加多个项目的研制,应当根据参加各个项目的工时编制工时分配表,将该研制人员的薪酬、薪水等依照实践参加项目的工时合理分配,并留存工时分配表备检。(2)若科技人员并非专门从事研制的人员,一起承当出产或其他岗位作业,或某项目研制周期较短,应当编制工时分配表,根据该科技人员每月实践从事研制的时刻按月汇总,然后合理归集该部分人员人工费用。
严厉区别出产用和研制用,编制研制领料单、批阅单等辅佐核算
财税〔2015〕119号文件扩展了直接投入、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的规划,撤销“专门”的约束。但一起规则,企业应对研制费用和出产经营费用别离核算,精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开销,对区别不清的,不得施行加计扣除。
实践中,税务机关在企业可加计扣除费用进行核对时,若企业在“直接投入、折旧”等方面的费用过高,特别是占有总的材料本钱及总的折旧金额份额过高时,会要求企业出具阐明。
主张:
企业应当在日常的经营处理中严厉区别出产用和研制用,编制领料单和批阅单进行辅佐核算。研制费用分配份额随意是企业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折旧费用与长时间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直接投入、人员人工等均会触及此类问题。若企业单纯的核定某一百分比作为分配份额而没有相应的根据作为支撑,很难经过查看,而批阅单的设置能较好地阐明分配份额的设定,为研制费用再分配供给较强的数据支撑。
树立研制费用辅佐账
财税〔2015〕119号文件从要求企业“有必要对研讨开发费用施行专账处理”改为“对享用加计扣除的研制费用按研制项目设置辅佐账”,减轻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担负,但关于没有树立研制费用辅佐账的企业而言,是一大应战。
主张:
树立研制费用辅佐账。财税〔2015〕119号文件附件包含了辅佐账的样表,给企业以参阅,企业应当树立研制费用辅佐账留存备检。详细流程包含:
树立契合企业本身研制需求的科目与齐备的凭据系统→搜集原始材料(包含研制费用明细账、与研制活动有关的有用凭据等)→分项目、分年度树立研制费用辅佐账→将有用凭据和辅佐账进行比对核对。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