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合同诈骗罪最高刑罚和构成要件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23 12:01
合同欺诈罪是常见的欺诈类型,是指在签定合同的时分,经过隐秘、掩盖合同主要内容等的方式,对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欺诈的行为,那么合同欺诈罪最高惩罚和构成要件是怎样的?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常识的回答。
一、合同欺诈罪最高惩罚
合同欺诈罪最高惩罚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置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合同欺诈,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置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添加1200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合同欺诈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景象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添加2000元,刑期添加一个月。具有两个以上景象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添加刑期:
(一)欺诈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许一起欺诈违法中情节严峻的主犯;
(二)惯犯或许流窜作案损害严峻的;
(三)欺诈法人、其他安排或许个人急需的出产资料,严峻影响出产或许形成其他严峻损失的;
(四)欺诈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助、医疗款物,形成严峻后果的;
(五)浪费欺诈的资产,致使欺诈的资产无法返还的;
(六)运用欺诈的资产进行违法违法活动的;
(七)曾因欺诈受过刑事处置的;
(八)导致被害人逝世、精神失常或许其他严峻后果的;
(九)具有其他严峻情节的。
个人合同欺诈,违法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违法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添加2000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个人合同欺诈,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景象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添加1万元,刑期添加一个月;每添加景象之一,刑期添加六个月;
(二)个人合同欺诈,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添加1.6万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单位违法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单位合同欺诈,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置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添加3300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二)单位合同欺诈,数额20万元的,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添加2000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三)单位合同欺诈,数额200万元的, 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添加1万元,刑期添加一个月。
合同欺诈违法的量刑起伏有三个,在不同的状况下做出的处置是不同的。而且,单位也是能构成此罪的,可是对单位的处置往往采纳的是双罚制。
二、合同欺诈罪的构成要件
(一)违法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到达刑事责任年纪且具有刑事责任才能的自然人均能构本钱罪,依《刑法》第23l条之规则:单位犯合同欺诈罪等罪,对单位判处置金并对其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进行相关处置,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定和实行过程中发作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无论是自然人仍是法人单位,均可成为合同欺诈罪的主体。
(二)违法片面要件
只能是成心的,而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资产的目的。
行为人片面上没有欺诈成心,只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实行或所欠债款无法偿还的,不能以合同欺诈论处。。行为人片面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含行为人目的自己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含目的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欺诈成心发生的时刻,既或许是行为人施行行为的开始,也或许发生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如签定合同之后,即行为人在签定合同的开始,并无骗得对方金钱的成心,可是,合同签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如货源、销路、商场行情改变等,致使合同无法实行,然后发生欺诈的成心,行为人有偿还才能而不肯偿还现已到手的对方的金钱,并然后采纳虚拟现实或隐秘真持平手法,欺诈对方,以到达并吞对方金钱的目的。
(三)违法的客体
本罪侵略的客体为杂乱客体,即既侵略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产业所有权,又侵略了商场次序。本罪侵略的客体极为杂乱,既侵略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产业所有权,又侵略了商场次序。合同欺诈是行为人以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采纳欺诈的办法,隐秘现实真像,骗得对方资产,直接破坏了国家对经济的办理制度,严峻打乱了国家对商场的办理次序,它侵略的对象是国家对合同的办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商场经济次序和合同当事人的产业所有权。因而,合同欺诈行为关于社会主义商场买卖次序和竞赛次序形成了极大的波折。
(四)违法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体现为在签定、实行合同过程中,虚拟现实、隐秘本相,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关于以签定合同的办法骗得资产的行为,确定行为人是否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有无实行合同的实践才能。也便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实行合同的实践才能或许担保,成心制作假象使与之签定合同的人发生幻觉,自愿地与行哄人签定合同,然后到达骗得资产的目的,这是使用合同进行欺诈违法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详细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行为人底子不具有实行合同的实践才能。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实行合同的实践才能,应当以签定合同时行为人的资信或货源清况作根据。要差异两种状况: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虽无实践履约才能,但签约之前与别人有购买同一标的物的要约或合同,签约后因原订合同的一方毁约,致使后一个合同不能实行的,可视为有必定的合同实行才能;另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底子没有履约才能,只是是在签约后才去与第三方签定相同内容的购销合同,现实上又未实现,这种状况就不能确定行为人具有履约才能。假如不看签约时的实践履约才能,只是根据签约后的实行体现来作判别,很简单使违法分子蒙混过关。当然,还要留意差异底子无实行合同才能与有部分实行合同才能的边界,只要彻底没有实行合同才能的才能以欺诈罪论处。
2.采纳欺诈手法。欺诈手法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或许是单纯的不作为。欺诈手法体现为行为人虚拟现实或隐秘本相。虚拟现实,是指行为人假造不存在的现实,骗得被害人的信赖。其体现方式主要是:冒充缔结合同必需的身份;偷盗、骗得、假造、变造签定合同所必需的法令文件、文书、制作合法身份、履约才能的假象;虚拟不存在的根本现实;虚拟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秘现实本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根本现实,其体现方式主要是:隐秘自己实践上不或许实行合同的现实,隐秘自己不实行合同的违法目的;隐秘合同中自己有责任奉告对方的其他现实。
3.使与之签定合同的人发生过错认识。这种过错认识是指对可以引起处置产业的现实状况的过错认识,而不是泛指上当者对案子的全部现实状况的过错认识,在合同欺诈违法中,上当者的过错认识是因为行骗者的行骗行为所引起的,在时刻次序上,欺诈在先,是上当者发生过错认识的原因。受哄人发生过错认识在后,是欺诈的成果。假如别人过错认识在先,行为人使用别人的过错认识获得资产,只能作为民事纠纷而不能作为欺诈违法处理。假如行为人尽管采纳了欺诈手法,别人认识上也存在过错,并根据这种过错认识过错地处置了产业,但欺诈手法与过错认识之间缺少因果联络,也不能以合同欺诈罪论处。
4.被哄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定合同并实行合同责任,交给资产或许行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别人因履约而交给的资产。
以上常识便是小编对“合同欺诈罪最高惩罚和合同欺诈罪构成要件”问题进行的回答,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则,合同欺诈罪最高的刑事处置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读者假如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