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郑州住房公积金提取材料需要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20 07:44

郑州住宅公积金提取资料依提取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依据不同的提取条件收拾的相应的提取资料,包含购买新建产品住宅或经济适用住宅的提取资料,缔造、翻建住宅的提取资料等。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郑州住宅公积金提取资料需求哪些的常识,跟着听讼网小编一同看看吧。
郑州员工符合规定提取条件的,应供给自己身份证、相应证明资料及复印件、公积金提取申请表(加盖单位财政章、保管户或会集处理户不加章)、公积金龙卡等。已处理公积金龙卡的,直系亲属可代领提取,供给经办人身份证及联系证明,相应的证明资料应包含:
1、购买新建产品住宅或经济适用住宅的:
(1)有用期五年内的经房管部分存案的购房合同或许有用期五年内的房子所有权证二者任选一项。 供给购房合同的,带着原件,用A4纸复印第2、4、16页内容一份。 供给房子所有权证的,带着原件,用A4纸复印发证机关签章页、产权信息页、发证日期页各一份。
(2)五年内的购房发票或许契税完税凭据(带着原件,用A4纸复印一份)。
异地购房的,供给的购房发票能在地税网上查询到相关信息有用。
2、购买二手房的:
有用期五年内的房子所有权证、购房发票或契税完税凭据;一次性付款购房的,在有用期五年内提取金额不能超过购房付出总金额。
3、缔造、翻建住宅的:
(1)市区:供给国有土地使用证、建造用地规划许可证、建造工程规划许可证、有用期两年内建房付出费用的凭据(发票或收据);
(2)村庄:供给宅基地使用证、村庄建造规划许可证、有用期两年内建房付出费用(发票或收据)。
4、大修自住住宅:
供给房管部分出具的房子安全判定证明、房子权属证明及有用期两年内大修付出费用凭据(发票或收据)。
5、归还住宅告贷本息的:
(1)归还公积金告贷:公积金告贷合同、银行(或公积金中心)出具的已归还告贷的明细单;本中心处理的公积金告贷只供给身份证、申请表、龙卡;
(2)归还商业告贷:供给购房告贷合同、购房合同、银行出具并加盖银行印章的已归还告贷的明细单;提取金额为前次提取与本次提取之间已归还告贷的本息金额。
6、购买拆迁安顿房:
供给拆迁告诉(拆迁同意文件)、拆迁安顿协议、有用期二年内的结算清单或收据;提取金额不能超过付出补差房款的金额。异地拆迁安顿房未获得房子所有权证之前,不得提取住宅公积金
7、购买房改房的:
供给出售公有住宅批复、有用期五年内的发票(收据)、购房人员名单;提取金额不能超过付出房款的金额。
8、租借住宅的:
员工接连足额缴存住宅公积金满三个月,自己及爱人内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住宅且租借住宅的,能够提取自己及爱人住宅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用于付出房租。供给身份证、户口本、房管部分出具的无房证明。
9、离休、退休的,供给:
退休证或退休审批表。已到法定退休年龄无退休证明的,供给身份证。
10、与单位停止劳作联系的:
(1)彻底损失劳作能力,供给:与单位免除劳作联系证明、县(市)以上劳作判定委员会出具的劳作能力判定证明(一至四级);
(2)非本市常住户口或本市农业户口的,供给:供给《居民户口簿》、与用人单位停止劳作联系证明;农业户口的须持有农业家庭户户口薄或注明粮农字样;
(3)未从头工作满五年的,供给:赋闲证或下岗证、再工作优惠证及未从头工作证明和与单位停止劳作联系证明;
(4)在职期间被判刑的,供给:司法部分出具的判决书和与用人单位停止劳作联系证明。
11、出境久居或户口迁出本市行政区域的:
(1)迁出本市行政区域的,供给: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搬迁证、与用人单位停止劳作联系证明;
(2)出境久居的,供给:户口刊出证明或出境久居的证明、与用人单位停止劳作联系证明。
12、逝世、被宣告逝世的:
(1)由其合法承继人或受遗赠人供给缴存人逝世证明或被宣告逝世证明、承继人或受遗赠人身份证、承继权或受遗赠权证明、公证书,提取金额凭公证的遗赠、承继证明,转入受遗赠人、承继人账户;
(2)不能供给上述证明的,由员工所在单位代理,供给缴存人逝世证明或被宣告逝世证明,单位开户银行账号、经办人身份证明,提取金额划入单位供给的财政账户。
13、享用最低日子确保的:
供给民政部分发放的最低日子确保证明(低确保)。
14、自己、爱人及其爸爸妈妈、子女患缓慢肾衰竭(尿毒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缓慢重型肝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性动脉旁路手术、颅内肿瘤开颅去除手术、严重器官移植手术、主动脉手术九种严重疾病的:
县(市)、上街区员工供给县(市)级以上医院盖章承认的病历证明、提取申请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证明、住院证明及有用期两年内的费用凭据(医院专用发票);郑州市区员工供给市级以上医院盖章承认的病历证明、提取申请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证明、住院证明及有用期两年内的费用凭据(同上)。
以上是听讼网小编收拾的常识,谢谢您的阅览,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重视听讼网。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