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释:反向工程获商业秘密“合法”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26 07:26经过自行开发研发或许反向工程等办法获得的商业秘密,将不被认定为反不正当竞赛法有关条款规矩的侵略商业秘密行为。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榜首个触及不正当竞赛案子审理的司法解说清晰了以上规矩。
据了解,这一规矩最早是在IBM诉微软的案子里建立的,在我国也是榜初次清晰。
依据司法解说,反向工程被界说为,经过技能手段对从揭露途径获得的产品进行拆开、测绘、剖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能信息。
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戎朝对《榜首财经日报》表明,这个司法解说清晰了反向工程的合法性,排除了法令危险,有利于我国的技能开展。
“技能需求学习,日本就是以反向工程学习欧美技能发家,然后走上开展路途。我国刚好就在这个阶段,立法需求为经济开展实际服务。”戎朝说。
不过,为防止该条款被乱用,司法解说一起规矩:“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别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建议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撑。”
就在1月16日,腾讯诉PICA(个性化信息通讯帮手)侵权及不正当竞赛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初次开庭审理,案由是PICA公司开发可在手机上登录QQ的软件,腾讯公司据此以为PICA侵权,并索赔500万元。
戎朝解说,这个案子就触及反向工程的问题。“不过,这个解说或许还无法应用到这一案子,究竟这个概念在我国榜初次确认,律师们也还不了解。”
此外,这次司法解说确认,反不正当竞赛法规矩的侵略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能够参照确认侵略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办法进行特别杰出。而因侵权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已为大众所知悉的索赔,则依据该项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认损害赔偿额。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依据其研讨开发本钱、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可得利益、可坚持竞赛优势的时刻等要素确认。
业内人士以为,上述规矩契合司法实践的经历。有些地办法院在规矩出来之前尽管也是按相似规矩处理,可是一向不能“理直气壮”。这一司法解说让法院的司法活动更具透明性和权威性。
据了解,该解说将于2007年2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