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规则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18 07:34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使审计作业准则化、法制化,根据国家审计法规结合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人员
第二条 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方案有:
1.建立审计部,装备若干专职人员;
2.隶属财政部,设专职审计人员;
3.不设组织、专职人员,延聘外部兼职审计人员。
公司根据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审计监督系统。
第三条 内审人员应具有必定的政治素质、审计专业职称、专业知识和审计经历。
第四条 内审人员有必要依法审计、毋忝厥职、坚持原则、客观公平、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公司应对审计人员作业进行奖赏和处分。
第五条 内审人员按审计程序开展作业,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同意不得公开。
第六条 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令保护,任何部分、个人不得阻遏和打击报复。
第三章 审计方针、规模和根据
第七条 内部审计的方针:
1.公司各职能部分、职工;
2.公司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3.公司参股企业的派驻人员;
4.总经理以为需求查看的其他事项和人员。
第八条 内部审计规模:
1.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
2.财政方案的履行和决算;
3.公司财物的运用、办理及保值增值状况;
4.基建工程预、决算的实在合法性;
5.国家财经法令、法规履行状况;
6.公司领导离任的经济责任;
7.办理活动、行政活动;
8.其他确定事项。
第九条 内部审计根据:
1.国家法令、法规、政策;
2.公司规章准则;
3.公司运营政策、方案、方针;
4.其他有关规范。
第四章 审计品种和方法
第十条 公司内部审计包含:
1.财政收支审计。对被审单位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实在性进行监督查看。
2.专案审计。对被审单位及人员违背公司经济纪律问题进行审计查办。
3.专项审计。包含:
(1)办理审计。对被审单位办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2)效益审计。在财政收支审主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3)任期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状况进行审计。
(4)审计查询。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查询。
第十一条 公司内部审计方法有:
1.报送(送达)审计。
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刻将有关材料送审计组织承受审计查看。
2.就地审计。
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者供给必要的作业、生活条件。
第五章 内部审计和内容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的内容包含:
1.财政方案及其预算的履行的决算;
2.固定财物出资项目的立项、资金来源,以及预处算、决算、竣工、开工审计;
3.财物办理状况;
4.运营作用,财政收支的实在性、合法性、效益性;
5.内部操控准则的健全、紧密、有效性;
6.重要经济合同、契约的签定;
7.各部分、部属企业领导离任审计;
8.联营、合资、合作企业和项目投入投入资金、产业运用及其作用;
9.合作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管帐)师事务所,对公司、有关部分的审计;
10.其他交办审计事项;
11.向总经理室、审计机关报送审计作业方案、陈述、计算报表等材料。
第六章 内部审计的首要职权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行使下列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