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取消择校费的最后期限在哪里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02 06:42

“国务院决议,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革除城市责任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看到这则新华社8月下旬发布的音讯时,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周老先生特意地将其从报纸上剪了下来,“我得藏着,拿着去找校园,说不定交的5万块钱的膏火能退回来。”(10月14日《我国青年报》)
站在实践境况下,周老先生的美好愿望真实有些天方夜谭。由于,那5万块钱便是众所周知的择校费。在要点校园教育资源非常有限的布景下,甭说你周老先生不想如此花费,还有多少学生家长托关系找门路、排着队力争上游奉献择校费呢。实践中,那场景几乎便是市民抢购紧缺物资。
但若从理论上分析,周老先生的诉求则并非无稽之谈。由于,国家将学杂费都免了,所谓“择校费”又从何而来呢?反过来,当咱们骄傲地声称“城乡学生同享免费责任教育”的时分,咱们的欢喜又从何而来呢?当然,习惯于奉献择校费的家长都知道,此免费远非大众心中的免费,与大众的心思等待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免的是几十上百元的学杂费,难免的是不计其数的择校费。
在我国教育的大辞典,不知什么时分有了这个财运冲天的新名词:择校费。当学生择校有了金钱规范的时分,公立校园也就远离了公益性质,滑向了近乎私立企业投机的名利化边际。校园的“马太效应”由此而来,一面是要点校园来由择校费的润泽而茁壮成长、快速胀大,一面是单薄校园苦于师资、财力、生源的匮乏而工作乏力、日暮西山。教育不公由此而来,择校费水涨船高,教育名利化愈演愈烈,以至于世人视而不见,习惯成自然。而择校费也愈来愈因有各地核准的名字、规范而走向合法化,但这一切仍然改动不了择校费病态的实质,由此带来的教育经费的不透明问题、教育腐败问题都不难猜测。
每年暑假正是我国家长苦苦奔走、大举消费的时段,咱们的择校已经由高中择校自上而下演进到小学择校、幼儿园择校。为教育,为择校费,每一名一般我国家长都沦为酷日和暴雨下的“骆驼祥子”,穷其终身积储,苦苦挣扎,谁堪其重。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