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缓刑适用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26 0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则关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分子,依据违法分子的违法情节和悔罪体现,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假如被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还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经履行。累犯不适用缓刑。
拘役的缓刑检测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能少于2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检测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能少于1年。
缓刑检测期限从判定确认之日起核算。
关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罪犯,违法后确有悔改体现,家庭有监护条件,或社会帮教办法可以履行,以为适用缓刑的确不致再损害社会的应当适用缓刑。
惯犯、有前科或许被劳动教养2次以上的一般不宜适用缓刑,共同违法中情节严重的主犯及违法后拒不认罪的一般不宜适用缓刑。
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履行,因而,缓刑应契合下列条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一切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违法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由于累犯是因违法被处以赏罚今后再法定的时刻以内的再次违法,其社会损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违法则是违法情节细微、对社会损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施缓刑对社会安稳有必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施缓刑的罪犯不致再损害社会。罪犯是否再损害社会,除刑法本身的震慑教育效果外,更首要的是要取决于违法分子本身对所违法行的认罪、悔罪体现和违法情节而定,假如违法分子对本身的违法没有知道、没有悔罪体现,肯定会再次损害社会,假如违法分子违法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有用缓刑,由于他们有或许再次损害社会。
缓刑有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有必要一起具有才干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违法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预备违法的人具有教育和震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违法、赏罚违法的效果。
缓刑的法令结果有三种:
一、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在缓刑检测期内,没有刑法规则的法定吊销缓刑的景象,缓刑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履行;
二、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在缓刑检测期限内犯新罪或许发现在判定宣告前还有其他漏罪没有判定,吊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许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判定,把前后两罪的刑期总和核算,按数罪并罚的准则决议赏罚履行期限;
三、宣告缓刑的违法分子,在缓刑检测期内违背法令、行政法规或许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则,情节严重的,吊销缓刑,履行原判赏罚。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