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看上去很美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18 11:10我国商务部16日发布《境外出资办理方法》,大大简化企业对外出资核准程序,以支撑我国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赛。
这个方法将大部分境外出资的核准权限下放到当地商务主管部分,商务部只保存对少量严重境外出资的核准权限。能够估计的是,一些早就摩拳擦掌想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的企业必定对此欢呼雀跃,积极响应。
但假如没有满足的实力做后台或许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匆忙上台,我国企业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夺目的聚光灯下踏进圈套。
当然,与前两年财物泡沫急剧胀大的时分一些企业高调“走出去”比较,现在的机遇无疑要有利得多。各国经济低迷,企业活动削减,资源价格低廉,能够大大下降我国企业在海外建厂、并购等本钱。商务部在此刻推出这个办理方法,不能不说在必定程度上表现了它关于现在全球局势的判别,即现在是“抄底”的好机遇。
此外,鼓舞企业到境外出资,或许是应对外需萎缩、出口疲软的途径之一。将企业活动转移到国外,直接面对国外市场,既能够避开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一起能够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
不过,“国际化”尽管看起来很美,真实做到却绝非易事。并不是说企业找到出资目标把钱花出去就算成功了,企业真实的“国际化”不只面对政治上的妨碍,还需要通过文明、办理和消费理念等方面的困难整合。
我国早就提出了“走出去”的标语,一些企业也勇于实践,走向了国际。可是除了海尔等为数不多的公司之外,大多数企业或许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或许只享受了时间短的风景。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遭美国国会封杀,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分之后几年整合仍未完结,上汽与双龙最终对簿公堂,中铝入股力拓面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安全检查。
我国有真实意义上的企业,也便是二三十年的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然让人欣赏,但光有胆量是不行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日前的人大会评论中向企业代表抛出一串问题,并有感而发地表明,“假如不能知己知彼,这种决心会让我惧怕。”
在国际化方面,华为公司是一个成功的事例,现在公司的国际市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七成多。华为公司前发言人、独立品牌参谋付军见证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他在采访中说,在华为拓宽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公司抵抗住了进行大型并购的引诱,只是在网络泡沫决裂后并购了硅谷的几家小公司,原因就在于华为具有核心技术,没必要四处并购。他说,关键是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商业模式来挑选相应的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