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办法2019年修订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05 22:27
劳作者在作业时刻受伤,并不一定便是工伤,是否为工伤还需求进行承认,通过工伤承认后承认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伤情判定,然后顺畅的拿到补偿。法令关于工伤承认也有相应的标准,听讼网小编为你介绍工伤承认方法修订版。
工伤承认方法修订版)
第一条 为标准工伤承认程序,依法进行工伤承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则,拟定本方法。
第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进行工伤承认依照本方法实行。
第三条 工伤承认应当客观公平、简捷便利,承认程序应当向社会揭露。
第四条 员工发作事端损伤或许依照工作病防治法规则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许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区域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承认请求。遇有特殊状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赞同,请求时限能够恰当延伸。
依照前款规则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承认请求的,依据属地准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
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则的时限内提出工伤承认请求的,受损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许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之日起1年内,能够直接依照本方法第四条规则提出工伤承认请求。
第六条 提出工伤承认请求应当填写《工伤承认请求表》,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劳作、聘任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许与用人单位存在劳作联系(包含现实劳作联系)、人事联系的其他证明资料;
(二)医疗组织出具的受伤后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
第七条 工伤承认请求人提交的请求资料契合要求,归于社会保险行政部分统辖规模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受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收到工伤承认请求后,应当在15日内对请求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阅,资料完好的,作出受理或许不予受理的决议;资料不完好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奉告请求人需求补正的悉数资料。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收到请求人提交的悉数补正资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许不予受理的决议。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决议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承认请求受理决议书》;决议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承认请求不予受理决议书》。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能够依据需求对请求人供给的依据进行查询核实。
第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进行查询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作业人员一起进行,并出示实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在工伤承认中,能够进行以下查询核实作业:
(一)依据作业需求,进入有关单位和事端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承认有关的资料,问询有关人员并作出查询笔录;
(三)记载、录音、录像和仿制与工伤承认有关的资料。查询核实作业的依据搜集参照行政诉讼依据搜集的有关规则实行。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查询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帮忙。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组织以及有关部分应当担任组织相关人员合作作业,据实供给状况和证明资料。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在进行工伤承认时,对请求人供给的契合国家有关规则的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不再进行查询核实。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不契合国家规则的要求和格局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能够要求出具依据部分从头供给。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能够依据作业需求,托付其他统筹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或许相关部分进行查询核实。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查询核实时,应当实行下列责任:
(一)保存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供给状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与工伤承认请求人有利害联系的,应当逃避。
第十七条 员工或许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当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能够依据受损伤员工供给的依据或许查询取得的依据,依法作出工伤承认决议。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自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承认决议,出具《承认工伤决议书》或许《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
第十九条 《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员工的名字、性别、年纪、工作、身份证号码;
(三)受损伤部位、事端时刻和确诊时刻或工作病称号、受损伤通过和核实状况、医疗救治的基本状况和确诊定论;
(四)承认工伤或许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承认决议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的部分和时限;
(六)作出承认工伤或许视同工伤决议的时刻。
《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员工的名字、性别、年纪、工作、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承认工伤或许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承认决议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的部分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承认工伤或许不视同工伤决议的时刻。
《承认工伤决议书》和《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工伤承认专用印章。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作出工伤承认决议需求以司法机关或许有关行政主管部分的定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许有关行政主管部分没有作出定论期间,作出工伤承认决议的时限间断,并书面通知请求人。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关于现实清楚、权利责任清晰的工伤承认请求,应当自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承认决议。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自工伤承认决议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承认工伤决议书》或许《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送达受损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组织。
《承认工伤决议书》和《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令有关送达的规则实行。
第二十三条 员工或许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议不服或许对工伤承认决议不服的,能够依法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工伤承认完毕后,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将工伤承认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帮忙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对事端损伤进行查询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方法中的《工伤承认请求表》、《工伤承认请求受理决议书》、《工伤承认请求不予受理决议书》、《承认工伤决议书》、《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的款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一致拟定。
第二十七条 本方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劳作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公布的《工伤承认方法》一起废止。
工伤承认流程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请求工伤承认,公司需求在事端发作的一个月内申报,假如公司不请求,则工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承认请求。需提交资料:工伤承认请求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作联系的证明资料、医疗确诊证明等;
2、假如通过医治伤情相对安稳后存在残疾、影响劳作能力的,应当请求劳作能力判定,向设区的市级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提出请求(一般建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依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取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首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作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罢工留薪期薪酬、膳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假如你没有劳作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作联系的依据,无法请求工伤承认,能够先请求劳作裁定承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作联系。通过劳作裁定承认存在劳作联系后,再请求工伤承认。
以上便是关于这方面的法令知识,期望能对您有所协助。假如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较扎手的法令问题,而您又有托付律师的主意,咱们听讼网有许多律师能够给你供给服务,而且咱们听讼还支撑线上指定区域挑选律师,而且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资料。
工伤承认方法修订版)
第一条 为标准工伤承认程序,依法进行工伤承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则,拟定本方法。
第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进行工伤承认依照本方法实行。
第三条 工伤承认应当客观公平、简捷便利,承认程序应当向社会揭露。
第四条 员工发作事端损伤或许依照工作病防治法规则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许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区域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承认请求。遇有特殊状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赞同,请求时限能够恰当延伸。
依照前款规则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承认请求的,依据属地准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
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则的时限内提出工伤承认请求的,受损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端损伤发作之日或许被确诊、判定为工作病之日起1年内,能够直接依照本方法第四条规则提出工伤承认请求。
第六条 提出工伤承认请求应当填写《工伤承认请求表》,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劳作、聘任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许与用人单位存在劳作联系(包含现实劳作联系)、人事联系的其他证明资料;
(二)医疗组织出具的受伤后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
第七条 工伤承认请求人提交的请求资料契合要求,归于社会保险行政部分统辖规模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受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收到工伤承认请求后,应当在15日内对请求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阅,资料完好的,作出受理或许不予受理的决议;资料不完好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奉告请求人需求补正的悉数资料。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收到请求人提交的悉数补正资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许不予受理的决议。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决议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承认请求受理决议书》;决议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承认请求不予受理决议书》。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能够依据需求对请求人供给的依据进行查询核实。
第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进行查询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作业人员一起进行,并出示实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在工伤承认中,能够进行以下查询核实作业:
(一)依据作业需求,进入有关单位和事端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承认有关的资料,问询有关人员并作出查询笔录;
(三)记载、录音、录像和仿制与工伤承认有关的资料。查询核实作业的依据搜集参照行政诉讼依据搜集的有关规则实行。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查询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帮忙。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组织以及有关部分应当担任组织相关人员合作作业,据实供给状况和证明资料。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在进行工伤承认时,对请求人供给的契合国家有关规则的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不再进行查询核实。工作病确诊证明书或许工作病确诊判定书不契合国家规则的要求和格局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能够要求出具依据部分从头供给。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能够依据作业需求,托付其他统筹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或许相关部分进行查询核实。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查询核实时,应当实行下列责任:
(一)保存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供给状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作业人员与工伤承认请求人有利害联系的,应当逃避。
第十七条 员工或许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当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能够依据受损伤员工供给的依据或许查询取得的依据,依法作出工伤承认决议。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自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承认决议,出具《承认工伤决议书》或许《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
第十九条 《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员工的名字、性别、年纪、工作、身份证号码;
(三)受损伤部位、事端时刻和确诊时刻或工作病称号、受损伤通过和核实状况、医疗救治的基本状况和确诊定论;
(四)承认工伤或许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承认决议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的部分和时限;
(六)作出承认工伤或许视同工伤决议的时刻。
《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员工的名字、性别、年纪、工作、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承认工伤或许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承认决议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的部分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承认工伤或许不视同工伤决议的时刻。
《承认工伤决议书》和《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工伤承认专用印章。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受理工伤承认请求后,作出工伤承认决议需求以司法机关或许有关行政主管部分的定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许有关行政主管部分没有作出定论期间,作出工伤承认决议的时限间断,并书面通知请求人。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关于现实清楚、权利责任清晰的工伤承认请求,应当自受理工伤承认请求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承认决议。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自工伤承认决议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承认工伤决议书》或许《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送达受损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组织。
《承认工伤决议书》和《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令有关送达的规则实行。
第二十三条 员工或许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议不服或许对工伤承认决议不服的,能够依法请求行政复议或许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工伤承认完毕后,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应当将工伤承认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帮忙社会保险行政部分对事端损伤进行查询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方法中的《工伤承认请求表》、《工伤承认请求受理决议书》、《工伤承认请求不予受理决议书》、《承认工伤决议书》、《不予承认工伤决议书》的款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分一致拟定。
第二十七条 本方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劳作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公布的《工伤承认方法》一起废止。
工伤承认流程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请求工伤承认,公司需求在事端发作的一个月内申报,假如公司不请求,则工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承认请求。需提交资料:工伤承认请求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作联系的证明资料、医疗确诊证明等;
2、假如通过医治伤情相对安稳后存在残疾、影响劳作能力的,应当请求劳作能力判定,向设区的市级劳作能力判定委员会提出请求(一般建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依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取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首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作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罢工留薪期薪酬、膳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假如你没有劳作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作联系的依据,无法请求工伤承认,能够先请求劳作裁定承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作联系。通过劳作裁定承认存在劳作联系后,再请求工伤承认。
以上便是关于这方面的法令知识,期望能对您有所协助。假如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较扎手的法令问题,而您又有托付律师的主意,咱们听讼网有许多律师能够给你供给服务,而且咱们听讼还支撑线上指定区域挑选律师,而且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