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九成合同有纠纷,遇到合同欺诈怎么办?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07 11:45
据我国企业家查询体系发布的其对全国469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EO、厂长有关企业诺言的查询显现:目前我国的企业诺言状况有所好转,但诺言仍然缺乏,尤其是歹意拖欠款、违约和制售冒充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峻;近一年来,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发作了合同纠纷。
合同诈骗办法
使用合同进行诈骗,是不法分子挣钱的一种办法,可谓花样繁多。但这种利诱也急于挣钱的人们的办法,其实并不高超,避免受骗,人们只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1.俏货诱惑。使用紧缺畅销商品,诱人签定购销合同,骗得预付款或定金。
2.鱼食钓饵。先实行几份小额合同,制作履约才能强、诺言好的真相,骗得信任后签定大额合同,骗得很多货品或大额货款,然后隐姓埋名。
3.偷梁换柱。让对方看别人货品,一旦签约骗得对方货款或定金后,便再无踪迹。
4.冒充身份。私刻公章,假造企业,然后与人签定合同,骗得货款或货品;经过联系或采纳挂靠等办法,骗得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营业执照,借此行骗;冒充具有必定知名度、诺言度企业的称号,骗得信任签定合同;骗得单位的空白介绍信、盖有合同章的空白合同,骗签合同。
5.设置圈套。事前精心设计并诱人签定底子无法实行的加工承包合同。上圈套方落入圈套后,合同不光无法实行,并且事前支交给骗方的定金和质料无法追回。
6.设托骗卖。即"买方"是"卖方"的"托儿"。
7.传真诈骗。骗签合同后,骗方使用汇款时间差,先经过银行向供方汇去少数货款,待获得盖有银行公章的汇款单后,用涂改液改为大额汇款,再用传真机发往供方,诱使供方发货,待提货后溜之大吉。
防备合同诈骗
8.签定合同前仔细查看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才能。 签定合同前做到"三要",即一要对方供给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托付代理人签定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托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根绝凭联系或熟人的介绍草率签定合同的状况;二要经过各种办法对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查询;三要把握与了解对方的履约才能。
9.签定合同时严厉查看合同条款。应严厉查看合同内容,使权力、职责对等、条款标准、约好清晰,以利实行。合同首要条款不能含糊不清或易发作歧义,以避免对方使用条款设置圈套,留下危险。这项作业,应由法令顾问(律师)把关。
10.建立健全必要的合同办理制度。依据具体状况,从合同签定到实行结束,企业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而紧密的合同办理制度。
11.延聘法令顾问,下降运营风险。不法分子使用合同诈骗屡次得手,加大了企业运营风险。事实上,合同相对方提出的,看似公正的条款,实践上很有或许是对方对某些法令问题的躲避;己方提出的,在事务上很有利的条款,实践上很有或许存在严峻的法令危险。因而,企业除了进步人员素质,进步运营办理水平外,延聘有合同法令知识和事务才能的律师做法令顾问,是燃眉之急。
遭受合同诈骗怎么办?
一、合同诈骗的职责
合同诈骗包含合同的民事诈骗,也包含合同的刑事诈骗。合同的民事诈骗应当依据民法关于诈骗性合同的规则承当合同诈骗的民事职责。合同的刑事诈骗尽管也应当承当民事职责,但更首要的是承当合同诈骗的刑事职责。
合同诈骗的民事职责的首要内容:《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合同诈骗的民事职责做了具体规则。依据法令的规则,其首要内容:
1、合同无效。当事人一方采纳诈骗办法,使对方堕入错误认识,然后在对方意思表明不真实的状况下两边所签定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无效合同不受国家法令的供认和维护,对当事人两边没有法令约束力。
2、返还产业。指合同当事人在诈骗性的合同被承认无效后,对已交给于对方的产业享有返还恳求权,而现已承受产业的合同当事人则不论是否具有差错都负有返还产业的职责。返还的规模,法令规则是"因该合同而获得的产业",包含什物、钱银和按有关规则折价的劳务或许利益等。
3、补偿丢失。诈骗性的合同往往形成受诈骗方经济利益的丢失,诈骗方应当补偿受诈骗方因诈骗行为的施行所遭受的丢失。补偿丢失的规模一般应包含:一是缔结合同的费用;二是实行合同的费用;三是合理的直接丢失。
合同诈骗的刑事职责的首要内容:《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则:"有下列景象之一,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在签定、实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役,并处或许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许有其他特别严峻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许没收产业:
1、 以虚拟的单位或许冒用别人名义签定合同的;
2、 以假造、变造、报废的收据或许其他虚伪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 没有实践实行才能,以先实行小额合同或许部分实行合同的办法,拐骗对方当事人持续签定和实行合同的;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资产、货款、预付款或许担保产业后逃匿;
5、 以其他办法骗得对方当事人资产的。
二、遭受合同诈骗的补救办法
无论是合同的民事诈骗仍是合同的刑事诈骗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当相应的法令职责。依据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诈骗应当承当的职责的规则,在问题发作时,能够采纳以下补救办法:
1、洽谈改变和免除合同。洽谈改变,包含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正或许弥补。洽谈免除,是两边当事人经过洽谈,在合同联系有效期限没有届满前提早中止合同。洽谈改变和洽谈免除这种补救办法有其局限性,诈骗方往往予以回绝,在这种状况下,被诈骗方应当采纳其他办法。
2、不予实行。不予实行适用于被诈骗方发现已签定的合同不符合法令的规则,对方有诈骗嫌疑,两边签定的合同或许为诈骗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诈骗方应暂不实行合同规则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避免形成产业无法返还。
3、间断实行。间断实行适用于被诈骗诈方现已开端实行,但没有实行结束,发现合同或许为诈骗性合同,对方有诈骗嫌疑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诈骗方应当暂时中止实行。
4、恳求合同办理机关承认合同无效。假如被诈骗方在实行前或正在实行这中发现合同或许为诈骗性的合同,对方有诈骗嫌疑的场合,且两边在合同中订有裁定协议的,能够提请合同办理机关即工商行政办理部门的裁定委员会对合同进行查看,承认该诈骗性合同为无效合同。
5、恳求公民法院承认合同无效。假如被诈骗方在实行前或正在实行中发现合同归于诈骗性的合同,对方有诈骗嫌疑的场合,且两边没有缔结书面裁定协议,能够直接向公民法院申述,要求承认该诈骗性的合同无效。在恳求公民法院承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留意:发现对方有诈骗嫌疑的,要及时申述;在申述前做好充分准备,包含搜集依据、写好申述状等;在发现诈骗方或许处置或搬运现已实行的产业的,依法向公民法院请求诉讼产业保全。
6、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合同诈骗的案子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诈骗方应负刑事职责。在发现诈骗方藏匿产业不能实行或诈骗方逃跑之后,被诈骗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公民查看院或公民法院报案,并活跃供给各种头绪,搜集有关合同诈骗的依据,帮忙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诈骗案子,以拯救因合同诈骗诈所遭受的经济丢失。
注:本文作者:常全根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