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破产原因的反思与解析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01 15:09

一、破产原因理论述评
破产原因是确认债款人损失债款清偿才能,法院据以发动破产程序、宣告债款人破产的法令规范。一般法院发动破产程序应该一起满意发动程序的办法要件和本质要件,依我国破产法[1]的规矩,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子即为破产程序开端的标志,因此在办法上只需契合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子的法令规矩即可。而在本质要件上,理论界则存在不合。[2]但都供认破产原因这一要素,因只要债款人具有破产原因,法院才或许发动破产程序。
(一)破产原因的立法方式
在破产原因的立法方式上存在罗列主义和归纳主义两种办法。
1.破产原因的罗列主义。主要以英国破产法和1978年曾经的美国破产法为代表。1914年的《英国破产法》第1条罗列了八种破产行为,
[3]作为宣告债款人破产的规范,债款人有行为之一的,法院可宣告其破产。这种罗列主义实际上与英国判例法根由直接相关。适用罗列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便是1898年美国的破产法令。[4]
罗列主义的长处是简单明了,对破产原因的确认比较简单,易于司法适用。但坏处是不免挂一漏万,实行死板,不易依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灵敏、详细适用。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可以造法,即使是法令没有罗列的,法官仍可以将其作为新的判例规矩而创设。
2.破产原因的归纳主义。现在采破产原因归纳主义的国家有许多,如日本、德国、法国等。
日本破产法将为作出破产宣告而显示出的产业情况恶化的事由称为破产原因。[5]1978年美国修订联邦破产法时,选用了归纳主义立法方式,第303条(h)款规矩强制救助的依据是债款人“一般地”中止清偿到期债款。其间“一般的”没有付出到期债款是以债款人事实上是否付出债款为断定规范,而不是依据债款人财物负债表所反映出的付出才能为规范。但美国破产法关于债款人未付出债款的数量和规划均没有规矩详细的规范。[6]在归纳主义立法方式下,法令可以笼统归纳一切的破产原因,具有较大的弹性,法官的自在裁量权也较大,有利于灵敏适用法令,但司法中往往不如罗列主义那样简单判别,不易操作,如无限制机制,易发作擅权行为。我国1986年和2006年的两部破产法中,破产原因的规矩均选用了归纳主义立法方式。
此外,鉴于两种立法方式各有所长,也有的国家一起兼采两种办法,在立法上既作归纳性的规矩,又作罗列性的规矩,如葡萄牙、西班牙、巴西等国。
(二)破产原因的类别化剖析
选用归纳主义立法方式,一般将破产原因笼统为以下三种确认办法:
1.不能清偿到期债款。是指债款人对恳求归还的到期债款,因损失清偿才能而无法归还的客观产业情况,亦称付出不能。不能清偿在法令上的着眼点是债款联系能否正常维系。界定不能清偿到期债款应该满意以下五个要件:榜首,债款人缺少清偿才能。清偿才能是一个归纳的概念,即不能以产业、信誉或许才能等任何办法清偿债款。[7]第二,债款人不能清偿的是已到归还期限,提出清偿要求的、无争议或有确认名义的债款。假如实行期限现已届至,但债款人没有恳求实行或抛弃债款,或债款人可恳求抵消、吊销该债款,或可以进行时效的对立等,均不能认为是不能清偿。如此了解,将会防止大多数银行处于无清偿才能的情况。第三,债款不限于金钱付出的标的,但有必要是可以以金钱点评的债款,不然因其债款办法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归还,宣告破产无实际意义。第四,不能清偿呈继续情况。第五,不能清偿是一种客观情况。即不依其片面知道或表明而定,而由法院依法裁决。
2.资不抵债。又称债款超越,是指债款人的负债超越实有财物,即“消沉产业(债款)的评价总额超越了活跃产业(财物)的评价总额的客观情况”,[8]在我国通称为资不抵债。债款超越的着眼点是资债比例联系。企业法人有债款超越的景象时,现已对一般债款人的利益构成不能受足额清偿的潜在风险,增加了商场流转次序的不安全要素,随时都有因中止付出而严峻危及债款人和社会经济次序的或许。一个有健全的商场经济法制的国家,绝不或许答应债款超越的企业法人以债款人的利益无保证和社会经济次序不安全为价值,继续进行“赤字”运营。[9]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