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怎么处罚肇事司机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26 03:54
路途交通事端是指车辆在路途上因差错或许意外形成的人身伤亡或许产业丢失的事情,跟着车辆的增多,路途交通事端也有逐年递加的趋势。
3月6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审结一同一般的交通事端危害补偿胶葛,但在闯祸司机被判刑后死者亲属能否获赔精力危害劝慰金问题上引发了很大争议,该院一审在对其它事项作出判定的一起,判定被告某机械厂(车主)补偿原告章氏三兄妹精力危害劝慰金30000元。
2005年8月的一天下午,司机金某驾驭卡车由北向南沿204国道行进至海安县城东镇地段时,与同方向骑自行车行进在该地段的妇女李某发作追尾相撞,致李某受伤,两边车辆受损。事端发作后,李某被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李某于当日逝世。
交警部门接到报警后,派员参与处理。2005年9月,交警部门作出事端确认书,确认金某负事端的悉数职责,李某不负事端的职责。  另查明,事端发作后,闯祸者金某已知别人报警而停留现场等候处理,在公安民警抵达后,主动供述违法现实,并预交了部分事端处理费。法院在刑事审判中确认,金某认罪态度较好,契合自首条件,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事端受害人李某(死者)系原告章氏三兄妹的母亲。闯祸者金某系某机械厂的驾驭员,其所驾驭的闯祸机动车辆的挂号车主为机械厂。死者亲属与机械厂就事端补偿问题洽谈未果,引起诉讼。
原告章氏三兄妹诉称,咱们的母亲李某被金某驾驭的卡车撞身后,交警部门确认金某负事端的悉数职责。金某系机械厂的驾驭员,相关的民事补偿职责,应由机械厂承当。现恳求法院判定被告机械厂补偿咱们各项丢失110692.96元,其间精力危害劝慰金35000元。  被告机械厂辩称,对事端发作的现实及公安机关确认事端的现实我没有贰言。但闯祸驾驭员金某已被判刑,按照有关法令规则,原告方建议的精力劝慰金不该再得到支撑,现恳求法院对原告方建议的精力劝慰金予以驳回。
海安法院审理后以为,原告的亲属李某在事端中受伤后,经抢救无效逝世,原告有取得补偿医疗费、逝世补偿金、丧葬费、精力危害劝慰金、产业丢失费的权力。事端受害人李某的逝世,必定会给其近亲属带来巨大的精力痛苦。虽然闯祸驾驭员金某已被追查刑事职责,但本案中承当民事职责的主体与刑事案子中承当刑事职责的主体并不同一,故原告方要求获赔精力危害劝慰金的建议契合法令规则,依法能够支撑,并酌定为30000元。由于闯祸驾驭员金某系在履行机械厂的职务过程中发作交通事端,故相关补偿应由机械厂承当。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路途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危害补偿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民事侵权精力危害补偿职责若干问题的解说》的有关规则,作出了前述判定。
分析:
本案触及的是一个令刑事案子被害人及其家族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长时刻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疑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规则:“由于违法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丢失的,对违法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分外,并应根据状况判处补偿经济丢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则:“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而遭受物质丢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顺便民事诉讼。”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刑事顺便民事诉讼规模问题的规则》中明文规则:“关于被害人因违法行为遭受精力丢失而提起顺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这些根本法及司法解说的规则中不难看出,刑事顺便民事诉讼的规模仅局限于物质丢失,而不包括精力丢失在内;但对被害人能否就精力危害补偿另行独自提起民事诉讼的问题,并未作明文规则,这就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以为,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力以及从保护公正准则动身,都应支撑当事人对此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而有人则以为这一问题无法令明文规则,不该予以支撑。针对这一状况,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子被害人提起精力危害补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该批复规则:“关于刑事案子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而遭受精力丢失提起的顺便民事诉讼,或许在该刑事案子审结今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力危害补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一司法解说从法学理论和公正准则动身,都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当地。当然,抛开根本争议不谈,仅就适用而言,又会发作新的争议。其间,最主要的争议是,当违法行为人因职务行为违法,刑事案子的被告人与顺便民事案子或民事案子的被告不共一起,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亲属能否取得精力危害补偿这一问题。
一种观念以为,从立法精力上考虑,法令或司法解说所作的规则,实质上否定了一切刑事案子受害人或其亲属取得精力危害补偿的权力。由于,立法和司法解说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则,是根据违法行为人判刑后,受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精力已得到最大劝慰,这与民事补偿要到达的方针是共同的。不论是从刑事上赏罚违法行为人,仍是从民事上予以精力危害补偿,都只是尽最大或许劝慰受害人或其亲属,不或许绝对地、彻底地安慰他们的心灵。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顺便民事诉讼规模问题的规则》就规则得很清晰,即被害人因违法行为遭受精力丢失而提起顺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儿的限制条件“违法行为”前并未加上“被告人”三字,这表明只要是违法行为引发的民事补偿中,权力人一概不得取得精力危害补偿。
第二种观念以为,从司法解说的效能动身,当民事职责主体与刑事职责主体不一样时,应当支撑权力人的精力危害补偿恳求。司法解说作出现在这样的规则,是从有利于刑事被告人的准则动身作出的,由于刑事被告人与民事被告为同一人时,刑事被告人既要判刑遭受精力赏罚,又要民事补偿劝慰权力人心灵,带有“一事双罚”嫌疑,故而不行施行双罚。当刑事和民事职责主体非同一人时,不存在双罚问题,权力人彻底能够向民事被告建议精力危害补偿权力。一起,最高法院2002年的《批复》是针对刑事案子受害人精力危害补偿问题专门作出的,其出台时刻又在2000年的《规则》之后,按照新司法解说优先于旧司法解说适用的准则,应当优先适用2002年的《批复》。此外,在民事范畴,当对司法解说的了解发作歧义时,应当从有利于权力人的视点进行了解。从《批复》的字面意义能够看出,只有当刑事被告人与民事被告为同一人时,精力危害补偿才干革除;如非同一人,权力人则可建议精力危害补偿。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