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交通肇事离开现场后自首如何认定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14 02:18
交通肇事可能是因为成心的,可是也不免存在不小心的行为。这都是成为交通事故的发作状况。已然发作了交通事故,那么咱们首要想到的应该怎么处理。下面就由听讼网小编为咱们收拾相关材料。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怎么确定交通肇过后自首
交通事故发作后,行为人自己自动报警或托付别人报警,未脱离现场,照实供述犯罪现实的,构成自首。行为人现已知道别人报警而自动停留在现场等候处理,照实供述犯罪现实的,能够自首论。行为人因救助被害人而没有及时报警,在公安民警抵达事故现场或医院后,自动照实供述交通肇事根本现实,承受司法机关处理的,能够自首论。
交通肇过后逃逸,行为人自动或托付别人向司法机关或许其他相关部分投案,照实供述犯罪现实的,构成自首。但此种状况下对自首的确定,不影响对行为人交通肇过后逃逸的确定。
人民法院确定行为人构成自首后,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建功若干具体问题的定见》的相关规则,对其决议是否从轻、减轻处分及其起伏巨细。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有必要到达“致人重伤、逝世或许使公私产业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确定交通肇过后逃逸的条件和根底。假如行为人没有形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该确定该行为人“交通肇过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分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有必要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作,这是行为人的片面认知要素。假如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作而脱离现场,则不能确定为“交通肇过后逃逸”,只能确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求着重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假如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形成交通事故而假装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确定为“交通肇过后逃逸”。
(3)逃逸的意图是为了躲避法令追查,这是确定“交通肇过后逃逸”的一个重要要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意图大多是为了“躲避法令追查”,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意图,如惧怕遭到被害人亲朋及其他围观大众的殴伤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经过陈述领导或报警等方法,承受法令的处理。明显,这些人的片面恶性要小得多,因而,有必要在确守时加以区别,以确保精确适用法令,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合理意图逃离现场后,有必要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承受法令处理,不然,假如行为人一逃便石沉大海,仍应确定为 “交通肇过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该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刑法规则的交通肇过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含过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片面意图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过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确定为“交通肇过后逃逸”。
以上便是听讼网小编为咱们收拾的相关材料。综上所述,咱们能够了解到交通事故肇事者在发作事故的时分应当及时将受伤者送往医院。假如在交通肇事之后具有逃跑行为的,耶应该接纳更为严峻的赏罚。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