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11 13:42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种具有片面成心的作为行为,对其确定则不能象交通肇事行为那样,视为过失犯罪,而应从严掌握。“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许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的这一规则是职责确定的底子根据,但详细确守时还要结合详细的景象,笔者从行为人片面动机动身分三种景象阐明:
怎么确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法令职责
1、出于躲避法令职责,但实行救助职责。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景象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片面恶性不深。仅出于躲避法令职责,实际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关于这种景象,确定职责时应该从宽。
2、出于躲避救治伤者,逃逸后自动投案。有人以为这种景象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自动投案。但笔者以为,这种观念实际上违反了立法本意。法令之所以规则逃逸是加剧情节,便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维护。逃逸形成的最严峻后果便是,使伤者缺少救助,导致伤势严峻致使逝世。所以这种景象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扫除逃逸后自首的建立,对自首情节依照刑法减轻处分也是应当的。
3、既躲避法令职责又躲避救治伤者。这种景象在实际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片面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关于这种状况,明显要依照法令的规则,在量刑起伏内予以从重。
假如其成果导致受害人的逝世,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剧,构成“因逃逸致人逝世”。
原因有二:
其一,这种说法回避了导致加剧成果的片面心思的争辩;
其二,也表明晰即以为“因逃逸致人逝世”中逃逸行为的相对独立性。
怎么确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法令职责
1、出于躲避法令职责,但实行救助职责。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景象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片面恶性不深。仅出于躲避法令职责,实际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关于这种景象,确定职责时应该从宽。
2、出于躲避救治伤者,逃逸后自动投案。有人以为这种景象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自动投案。但笔者以为,这种观念实际上违反了立法本意。法令之所以规则逃逸是加剧情节,便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维护。逃逸形成的最严峻后果便是,使伤者缺少救助,导致伤势严峻致使逝世。所以这种景象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扫除逃逸后自首的建立,对自首情节依照刑法减轻处分也是应当的。
3、既躲避法令职责又躲避救治伤者。这种景象在实际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片面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关于这种状况,明显要依照法令的规则,在量刑起伏内予以从重。
假如其成果导致受害人的逝世,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剧,构成“因逃逸致人逝世”。
原因有二:
其一,这种说法回避了导致加剧成果的片面心思的争辩;
其二,也表明晰即以为“因逃逸致人逝世”中逃逸行为的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