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和效果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30 01:25

    从50时代初期到现在,我国工伤稳妥准则阅历了树立、展开和变革的进程。咱们重视的重点是现阶段的变革。本文首要讲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的准则与方针、变革的情况与作用。           一、我国50时代树立的工伤稳妥准则有必要变革        跟着新我国的树立,我国政府于1951年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稳妥条例》,从此完毕了曩昔我国没有法定工伤补偿准则的前史。它的施行,为各个经济展开时期发作的事端损伤和患作业病的员工供给了医疗、收人补偿和抚恤确保,关于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安靖社会和促进经济展开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确保准则不行短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工伤稳妥准则毕竟是在方案经济体系下构成和展开起来的,曩昔40多年中未作过修订,然后存在一些缺少或缺点。特别是进入变革开放时期后,问题就更显杰出,首要是在施行规模、办理方式、方针规范及作业程序等方面,难以习惯社会展开的新要求。        1.施行规模只限于国有企业和乡镇团体企业,不能保护一切劳作者的根本权益        变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许多呈现,这些企业中有许多劳作条件和安全出产办理较差,事端和作业病发作率较高,并且根本没有施行工伤稳妥准则,与劳作者签定只发薪酬、不论伤亡的“存亡合同”的现象较为遍及,一旦发作工伤和作业病,受害者和亲属的权益就难以确保。        2.“企业稳妥”方法难以涣散劳作危险        发作工伤事端和作业病是企业及其员工面对的劳作危险或作业危险,市场经济国家是由企业参与社会稳妥,经过工伤稳妥基金涣散和化解危险的。我国劳作稳妥基金准则树立后没有进一步展开和健全,在“文革”中又被取消了,使工伤稳妥变为没有基金确保的“企业稳妥”。工伤员工由企业办理,人员薪酬、医疗费、补助费和丧葬抚恤等项费用,也一概由企业“包起来”。一旦企业发作特大事端,一方面已遭受千百万元的经济丢失,另一方面还要付出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的工伤待遇费用,往往不堪担负,有的导致破产。“企业稳妥”的结果是企业自顾不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稳妥方式难以确保员工合法权益,也极不利于企业的生计和展开。        3.待遇规范低,工伤员工和遗属境况困难。        工伤员工和遗属是社会最困难的特别团体,其收取的伤残或抚恤待遇,根本上仍是五六十时代的待遇规范。例如,一向履行按规范薪酬的必定份额计发待遇的规则,而现在的企业规范薪酬只相当于实际收入的一半,有些企业乃至不到一半,因此导致伤残和抚恤待遇遍及偏低,加上没有树立正常调整机制,致使工伤员工和遗属的根本日子难以确保。员工发作工伤后得不到应有补偿,使企业和政府部门难以处理工伤问题,企业中“闹工伤”和员工上访事件常有发作,常常搅扰企业正常出产,乃至影响社会安靖。        4.工伤确认方针和评残规范及作业程序不健全,工伤稳妥作业基础薄弱        确认工伤是员工享用工伤待遇的条件,但因为曩昔确认工伤的方针某些方面不规范,特别是往往由企业自行确认或许有关部门多头办理,缺少一致性和公正性。评残规范是处理伤残待遇的科学依据,但因为全国没有一致的评残规范,各地的劳作能力判定组织和作业程序也不健全,也呈现不合理不公正的问题。工伤稳妥准则具有很强的方针性、技术性和法制性,有关方针、规范和法制程序不健全,就不能及时、合理和公正地处理工伤问题。        5.没有工伤防备机制,不能发挥工伤稳妥促进事端防备的积极作用        好像商业稳妥规则减灾降损的方法相同,对工伤危险进行稳妥,工伤稳妥的方针准则也有必要有防备工伤的有力方法。这是工伤稳妥作业降低成本的需求,也是工伤稳妥与“安全榜首,防备为主”方针相配套的需求。而曩昔的工伤稳妥作业重点只局限于事端后的补偿,不展开事端前的防备,没有发挥社会系统工程的作用,不符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要求。           二、工伤稳妥准则变革的准则和方针        为遵守和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由方案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根本性改变,变革工伤稳妥准则的指导思想和准则应该是:树立和完善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求的、一致的、遍及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稳妥准则,构成合理的日子确保和经济补偿机制、社会化办理机制、促进工伤防备和作业康复机制,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及时处理伤亡事端,有利于社会安靖、涣散危险和减轻企业担负,把工伤事端和作业病损害削减到最低程度。        变革工伤稳妥准则应完成以下首要方针:        1.扩展覆盖面,确保劳作者根本权利        应当把工伤稳妥规模扩展到一切企业及其劳作者,使各类企业的劳作者在遭受作业损伤时都依法得到根本日子确保和经济补偿,以保护企业和社会安稳,免除劳作力活动的后顾之虑。        2.要涣散企业工伤危险,由“企业稳妥”改变为社会稳妥            按照国际惯例和社会化大出产的要求,由企业担负悉数工伤稳妥费用,树立工伤稳妥基金,施行社会统筹,构成社会化的工伤稳妥准则。由社会稳妥经办组织一致调剂运用基金和进行办理服务,减轻企业工伤稳妥费用担负和行政事务担负,确保各项工伤待遇准时足额付出,而不受企业兴衰存亡的影响。        3.工伤稳妥要与事端防备相结合,并做好作业康复作业        应当充分运用工伤稳妥的费率杠杆和行政的、经济的惩戒手法,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安全卫生办理,避免和削减伤亡事端和作业病的发作。还应当做好医疗康复、作业康复作业,协助工伤员工康复日子和劳作功用并从事合适其身体情况的作业。        4.要根据社会出产力展开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确认合理的工伤稳妥待遇规范        树立长时刻待遇调整机制,使之确保工伤员工和遗属的根本日子需求,恰当补偿员工因丢失劳作能力构成的收入丢失。为照料区域间、企业问的经济效益不同,国家在规则根本待遇规范的一起,应倡议企业施行弥补性工伤稳妥或举行大众合作性工伤稳妥。        5.工伤稳妥办理要规范化、法制化        要根据工伤问题情况复杂、技术性强、待遇项目多、简单引起争议胶葛等特色,把工伤界定、评残规范、待遇项目和规范、享用待遇的条件和程序等问题规则得清晰、详细,尽量削减操作上的困难。工伤稳妥的施行可按属地准则,以地级市为根本统筹办理单位,便于量体裁衣,敏捷处理事端。           三、工伤稳妥准则变革情况和作用        跟着经济体系变革走向深化和新的社会确保体系的树立,工伤稳妥准则变革也被提上了日程。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同意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展开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方案大纲》提出:要尽力变革工伤稳妥准则。1999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决议》提出“遍及树立企业工伤稳妥准则。”1994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作法》,其间第九章把工伤稳妥作为五项社会稳妥准则之一而规则下来,并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单位、单个经济组织和与之构成劳作联系的劳作者中贯彻施行。        为了施行工伤稳妥准则变革,原劳作部从1988年开端研讨工伤稳妥变革方案,并支撑和推动滨海的经济特区先行试点。一起,原劳作部会同卫生部托付课题组研发《员工工伤与作业病致残程度判定规范》,原劳作部还树立“作业损伤补偿及基金筹措方式研讨”课题,请专家研讨和证明工伤稳妥变革方案。在总结试点经验、课题研讨和寻求有关部门定见的基础上,原劳作部于1992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草拟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员工工伤稳妥条例(草案)》,为工伤稳妥准则变革供给了可操作的方法。1996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同意公布《员工工伤与作业病致残程度判定》(GB/T16180—1996),作为工伤评残国家规范;1996年8月,原劳作部以部颁规章印发《企业员工工伤稳妥试行方法》(劳部发[1996]266号),这两个重要文件已于1996年10月1日施行,成为全国施行工伤稳妥准则变革方法。        《试行方法》和国家评残规范发布后,各地的工伤稳妥变革加大了力度和进展。现在,除了单个边远区域外,根本都履行新的待遇规范和评残规范。工伤稳妥费用社会统筹也构成较大局势。1997年末有27个省区以不同的方法和程度推动统筹,合计1400多个市县先后施行统筹,参保员工到达3507万人。其间包含22个省会城市和方案单列市,加上地级城市约为150个左右,开始构成工业集中的中心城市工伤稳妥统筹局势。工伤稳妥准则变革的作用首要表现是:        1.扩展了稳妥覆盖面,进步了工伤稳妥待遇,然后进一步确保了员工根本权益        因为《试行方法》适用于境内一切企业和员工,突破了曩昔“全民履行、团体参照”的格式,使现在的各类企业和不同用工方式的员工都可按照规则享用工伤待遇。待遇规范也进步了,例如护理费规范,由变革前每月50多元进步到当地社会均匀薪酬的50%、40%和30%(按不同护理等级确认),丧葬费规范由曩昔的3个月企业均匀薪酬进步为6个月社会均匀薪酬。变革后又增加了一次性补助金待遇,例如,以前因工逝世没有法定的一次性补助,现在规则树立“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本省区社会均匀薪酬48个月至60个月,使工亡员工供养亲属除按月收取抚恤金外,还能收取二三万元补助金。这些变革方法的出台,使工伤员工得到实惠,减轻了他们的困难,进一步确保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2.一致规范了工伤方针和规范,使企业和有关部门便于处理工伤问题,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安稳        工伤稳妥变革方法关于工伤确认、劳作判定、工伤待遇项目和规范,有关方针和作业程序等方面,作了清晰规则。处理工伤问题时,员工、企业和主管部门有章可循,进步了办事效率。例如,199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的都江煤矿发作特大瓦斯爆破事端,构成24名员工逝世,6人受伤。因为该矿参与了成都工伤稳妥统筹,仅用3天时刻就处理了23名遇难员工的抚恤问题,有一名经抢救无效逝世的,也在事端后第10天处理完毕。这样及时妥善处理事端的案例在各地都有,与变革前“闹工伤”长达几个月乃至几年的现象构成明显对照。阅历过“闹工伤”羁绊的厂长慨叹地说:工伤稳妥真正为企业办了一件大好事,从今以后,咱们这些厂长不用再为处理工伤事端而烦恼了。        3.工伤费用社会统筹,确保了各项待遇准时足额付出,调剂和减轻了企业担负。        《试行方法》规则: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伤残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佐用具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8项长时刻付出和大额付出的费用,由工伤统筹付出。施行统筹的区域,根本做到这8项待遇全额统筹付出,确保了工伤员工和遗属准时足额收取待遇。企业交纳的工伤稳妥费率一般在薪酬总额的0.2%~2%,均匀费率不到1%。企业缴费不多,当发作事端时,这些费用都由工伤基金付出。例如,都江煤矿“5·13”事端,成都市工伤稳妥基金已付出300多万元,并对6名深度烧伤住院治疗的员工持续付出医疗费。这个煤矿工伤稳妥费率为薪酬的2%,现在已宣告破产,不能再交纳稳妥费了,而成都市社保局不只要担任付出这起事端所发作的长时刻抚恤金,并且将对该煤矿历年累计约400名工伤和矽肺病员工担任付出有关待遇。各地的许多案例阐明,工伤统筹已发挥了确保员工权益、涣散工伤危险和为企业变革服务的杰出作用。        4.开始树立了工伤防备机制,一些区域已呈现事端下降的作用        《试行方法》规则,征缴工伤稳妥费施行不同费率和起浮费率,并在年终时对安全出产好或较好的企业施行安全奖赏准则。各地工伤稳妥施行方法都已树立和逐步完善了这种机制和方法。工伤稳妥的防备机制与国家安全卫生督查必定发生合力,促进企业搞好安全出产和作业病防备。一些区域已有事端下降的陈述,例如:海南省工伤事端1995年比1994年下降12.8%;南昌市1994年比1993年逝世事端下降27%,重伤事端下降39%;大连市1995年上半年因工逝世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30.4%,是1994年5月工伤稳妥变革后所呈现的前史上安全出产最好的情况。此外,福建省、宁夏银川市、湖北襄樊市和四川广元市等区域也有事端下降的陈述。一个企业和一个区域事端下降会有各种要素起作用,工伤稳妥费率机制和奖赏方法仅仅其间的一个要素。工伤稳妥机制促进安全出产的作用,首要是从经济上束缚和鼓励企业进步安全出产的积极性,使企业把安全出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信任,跟着这种机制的完善和力度的加强,工伤防备机制的作用将长远地谋福于我国广阔企业和员工。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