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26 13:08新年伊始,关于我国税制体制变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归入运营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告诉》(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端履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归入运营税改增值税规模,前期连续出台的运营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方针,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清晰。铁老大被归入了“营改增”规模意味着咱们的变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跟着变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原运营税交税人回身投入增值税交税人的阵营中来。相关于运营税,增值税交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说运营税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便是一只雄鹰,运营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便是一匹千里马。想训服雄鹰,驾御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巧,骑士的才能。
在增值税的核算系统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杂乱,不但要核算交税金额,还要核算退税金额。跟着经济体质变革的逐渐深化,扩大内需现已远远不能满意变革需求,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舞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桎梏,更好的参加到世界市场竞赛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施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办法,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办法近入到世界市场,以期占有更好的竞赛优势。平常财务人员触摸出口退税的事务较少,且“营改增”今后许多新交税人对增值税把握不行全面。现就“免、抵、退”核算办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免、抵、退”核算法适用于出产企业(包含:企业出口自产货品、服务、劳务或托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品、劳务、服务。)
1、“免”税是指出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品、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出产出售环节增值税;
2、“抵”税是指出产企业出口自产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付出的进项税额,能够抵顶内销货品的应交税额;
3、“退”税是指出产企业出口自产货品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交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以下详细解说公式的推导进程及详细使用:
一、出口型出产企业当期内销应交税额的核算
出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核算办法。咱们能够简略从字面了解,将其以为分解为免、抵、退三个进程。
第一步“免”:增值税一般核算办法简略能够了解为“应交税额=销项—进项”,可得出口企业公式①“应交税额=内销销项 外销销项—进项”。前面论述外销出口货品的销项是免税的,公式①可演变成公式②“应交税额=国内销项—进项”。公式②咱们会看到一个显着的不对应的当地,便是咱们的销项仅仅是国内销项,而咱们的进项是出产内销产品及外销产品一起的进项。如能完成零税率出口,道理上应将外销产品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但现在国家因为考虑税负平衡和对进出口宏观调控的办理要求,并未悉数实施出口零税率,因而现在出产型企业不能对应要求将出口货品对应的进项税予以退税。而只能依照规则,依据退税率进行抵扣。公式③“内销应纳增值税=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这是内销应该交纳的增值税。
第二步“抵、退”便是先用外销进项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也就达到了退税的意图。公式④内销应交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 外销进项),也便是前面所叙说的公式②。经过公式④核算出来的金额假如大于零,阐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还有余额,既为本期应交税额。假如小于零阐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仍有余额,此刻是否退税,又要分两种状况:1、内销的销项自身就小于内销进项形成的小于零。2、内销的销项减内销的进项大于零,再减外销的进项后小于零。第一种状况假如悉数退税势必将内销留底税额同时退换给了企业。所以就要规则一个退税限额来消除这种状况,这个限额是外销金额乘以退税率来确认。然后比较内销应交税额小于零时的金额与退税限额两者之间绝对值,哪一个小退税金额便是哪一个。上面理论论述结束,下面经过实例来阐明。
【例】某自营出口的出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交税人,出口货品的纳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2011年4月的有关经运营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经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内销货品不含税出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品的出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核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①因为咱们国家的现实状况及产品差异,纳税率与退税率一般是不一样的,纳税率大多要大于退税率。这样也就形成了征得多退的少,相应的附加税在出口环节也是不予退税的,零税率参加世界竞赛是现阶段企业的一个梦。这一部分征退税差异在核算退税额时是不予交还的。所以第一步要核算这部分差异:200×(17%-13%)=8万
②核算外销对应的进项税额:(200/(200 100))×34=26.67万
③内销货品应纳增值税:100×17%-(34-26.67-8)-3=14.67万元
④应退税额(限额):200×13%=26万,理论上应该与②数值是相同的。
⑤实践退税额:26.67-14.67=12万
⑥免抵税额:26.6-12=14元,也便是咱们的内销货品应交税额,理论上数字应该③相同,核算进程尾数差异。这部分金额要作为核算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金的核算基数。
二、当期无免税购进原材料的状况
“免、抵、退”办法根本进程为五步(接上例):
第一步剔税:核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品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品纳税率-出口退税率)
(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第二步抵税:核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交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一步核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小于0进入下一步)
(2)当期应交税额=100×17%-(34-8)-3=17-26-3=-12(万元)
第三步算标准:核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品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品的退税率
(3)出口货品“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第四步比:确认应退税额(第二步与第三步比较,谁小按谁退)
(4)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
第二步大于第三步的状况下,当期应交税额与确认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第五步确认免抵税额:第三步减第四步=免抵税额。
(5)当期免抵税额=26-12=14(万元)
当期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状况,核算进程仍然为五步,不同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需求做一个批改,详细进程如下:
第一步批改的剔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品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品纳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三步批改的标准: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品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品的退税率
上述解析笔者从不同的视点,论述了“免、抵、退”原理及核算办法。办法一有利于咱们了解原理,但不可作为实践核算使用,办法二便于咱们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