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言词证据可否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5-05 05:06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必须有满足充沛的直接或许直接的依据才干定别人的罪,依据违法情节的严重性来进行量刑或许科罪,那么言词依据可否作为刑事诉讼依据运用?听讼网小编为您具体介绍,欢迎阅览。
庭前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交的行政法令依据有:
1、询问笔录;
2、现场勘察笔录及附图;
3、鱼塘(荒地)承揽合同书;
4、A市涉案资产价格判定结论书;
5、查验陈述;
6、测绘陈述。也便是说,公诉机关是将国土局移交的行政法令依据悉数归入刑事诉讼依据运用,其间第1项归于言词依据,第2项归于勘验、查看笔录,第3项归于书证,第4、5、6项归于判定定见,除第1项询问笔录为片面依据外,第2至6项均为客观依据。本案质证的第一个焦点便是,第1项言词依据能否作为刑事诉讼依据运用?
律师以为,国土局供给的询问笔录不能作为刑事诉讼依据运用。2013年8月15日《人民法院报》刊登了一则指导性事例——江苏南通中院裁决保持王志余等容留卖淫罪抗诉案[4](〔2013〕通中刑终字第0013号),该案的裁判要旨是“因为言词依据具有较强的片面性,简单发生变化,行政机关依据行政法令、法规等搜集言词依据的程序、证明目标、法令结果、权力与责任、维护力度等,显着不如刑事侦办机关依刑事诉讼法搜集言词依据严厉。
因而,无论是修正前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实践,仍是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说》及相关立法、了解适用阐明,均清晰对公安机关以为有必要作为刑事依据运用的言词依据,应当依法从头搜集、制造。对未经从头搜集、制造的言词依据资料,非系公安机关中的侦办人员依法获得,不能作为刑事诉讼中依据运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例指导工作的规矩》第7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事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相似事例时应当参照。”
因而,本案应当参照上述裁判要旨。其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矩》(试行)第64条的规矩,行政法令过程中搜集的言词依据能够直接运用的条件是“确有依据证明涉案人员或许相关人员因路途遥远、逝世、失踪或许损失作证才能,无法从头搜集”本案公诉机关未供给依据证明询问笔录中的被询问人因路途遥远、逝世、失踪或许损失作证才能,无法从头搜集,事实上,被询问人就居住在A市某村,且前期被公安机关采纳刑事拘留办法,后期变更为取保候审,彻底有才能从头作证。因而,本案中并没有对照适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矩(试行)》第64条规矩的地步。
综上能够总结出对行政法令机关搜集的言词依据质证办法:首要,判别该份言词依据是否可归入刑事诉讼范畴作为依据运用;其次,对归入刑事诉讼作为依据运用的言词依据,依据相关质证规矩,对依据的三性进行质证。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