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认识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03 13:38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2日发布了“调整放宽乡村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定见”(简称“定见”),习惯了乡村经济开展的需求,将为乡村金融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是大势所需,是一件大好事。调整后的乡村金融方针取得了一些新打破:
一是铺开了准入本钱规模。新方针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本钱、产业本钱和民间本钱到乡村区域出资、收买、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调低了注册本钱,取消了营运资金约束。在县(市)建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本钱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建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本钱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二是在乡(镇)新建立的信用合作安排,其注册本钱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建立的信用合作安排,其注册本钱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三是调整了出资人资历,铺开境内出资人持股份额。四是放宽了事务准入条件与规模。新方针在本钱可算、危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乡村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各类银行事务,供应标准化的银行产品与服务。五是调整了董(理)事高档管理人员准入资历。
“定见”的出台和施行是一项准则立异,会对乡村金融起到加强竞赛、完善系统、添加供应和改进服务的效果,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方针的重大打破。“定见”出台后,也会有一些问题需求引起咱们的注重:
1.放宽乡村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后,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放宽准入后,将会发生一批以盈余为意图、按商业化准则运营的乡村金融安排,比方村镇银行、信用合作安排和借款子公司等,这些都需求审慎监管。当时的金融监管还仅仅停留在县一级,每个县三四个人,监管力气缺少。
2.“定见”适用于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的县(市)及县(市)以下区域,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以下总称乡村区域),而放宽准入后重生的乡村金融安排是按市场化准则运营的。在偏僻落后区域,村镇银行、信用合作安排生计的难度就比较大,这些安排能不能在落后区域扎根?能有多少在落后区域扎根?落后区域的乡村金融服务能否得到有用改进?都还有待调查。我以为改进落后区域的乡村金融服务,不单纯是个金融问题,需求政府承当更多的职责,需求财务的资金扶持,需求政府采纳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手法引导资金回流,需求全社会的齐心协力等等。
3.乡村金融的一些问题,乃至是根本性的问题不是靠金融能够处理的。单纯从经济视点看,乡村金融各种问题的本源是危险与收益不匹配,系统性危险严峻,形成乡村信贷资金很多外流。金融是经过资金的融通、活动发明价值的一种活动,只要是金融安排,就要讲危险和收益的匹配,就要讲报答,资金就要从报答低的当地流向报答高的当地,假如听之任之,就很难反转这种趋势,1994年到2004年乡村存贷差额累计到达40876.52亿元(尚不包含城镇企业存款);2005年为乡村服务的首要金融机构共从乡村转移了1.87万亿元人民币;2005年末邮政储蓄从乡村吸收的存款余额到达8839亿元,并转存中央银行。在乡村资金很多丢失的一起,很多商业性金融机构撤离乡村,形成农信社“一农独大”,独占位置不断强化,以2005年末的数据为例,假如将三农借款局限于农业、城镇及收买借款三类,则农信社借款占50.96%,其间农信社占一切农业借款的81.78%,城镇借款的58.52%,农信社的借款占农户正式途径借款的71.8%。因为缺少竞赛,农信社在借款利率定价方面彻底处于“强势”位置,针对农户的借款利率偏高,放宽利率约束后,部分农信社的借款利率一浮到顶,农人接受的利率压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