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取消增值税最新政策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27 16:07

增值税是我国一个比较重要的税种,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买卖都会收取增值税,例如土地出让、交通运输业、产品的售卖等都要交增值税。我国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担负负,对增值税进行改革,那么撤销增值税最新方针是怎样的?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进行回答。
一、什么是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产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根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产品出产、流转、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产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施行价外税,也便是由顾客担负,有增值才纳税没增值不纳税。
增值税是对出售货品或许供给加工、修补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完成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我国悉数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担任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心财政收入,25%为当地收入。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担任征收,税收收入悉数为中心财政收入。
二、撤销增值税最新方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当地税务局,新疆出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自2017年7月1日起,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撤销13%的增值税税率。现将有关方针告诉如下:
1、纳税人出售或许进口下列货品,税率为11%:
农产品(含粮食)、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凉气、热水、煤气、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农机、饲料、农药、农膜、化肥、沼气、二甲醚、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上述货品的详细规模见本告诉附件1。
2、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按下列规则抵扣进项税额:
(一)除本条第(二)项规则外,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获得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从依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核算交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11%的扣除率核算进项税额;获得(开具)农产品出售发票或收买发票的,以农产品出售发票或收买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1%的扣除率核算进项税额。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纳税人购进用于出产出售或托付受托加工17%税率货品的农产品保持原扣除力度不变。
(三)持续推动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已施行核定扣除的,仍依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部分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的告诉》(财税[2012]3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职业规模的告诉》(财税[2013]57号)履行。其间,《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施行方法》(财税[2012]38号印发)第四条第(二)项规则的扣除率调整为11%;第(三)项规则的扣除率调整为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则履行。
(四)纳税人从批发、零售环节购进适用免征增值税方针的蔬菜、部分鲜活肉蛋而获得的普通发票,不得作为核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凭据。
(五)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既用于出产出售或托付受托加工17%税率货品又用于出产出售其他货品服务的,应当别离核算用于出产出售或托付受托加工17%税率货品和其他货品服务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未别离核算的,一致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或以农产品收买发票或出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1%的扣除率核算进项税额。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第(三)项和本告诉所称出售发票,是指农业出产者出售自产农产品适用免征增值税方针而开具的普通发票。
3、本告诉附件2所列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1%。出口货品适用的出口退税率,以出口货品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外贸企业2017年8月31日前出口本告诉附件2所列货品,购进时已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履行13%出口退税率;购进时已按11%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履行11%出口退税率。出产企业2017年8月31日前出口本告诉附件2所列货品,履行13%出口退税率。出口货品的时刻,依照出口货品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履行。
4、本告诉自2017年7月1日起履行。此前有关规则与本告诉规则的增值税税率、扣除率、相关货品详细规模不一致的,以本告诉为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转环节增值税方针的告诉》(财税[2012]75号)第三条一起废止。
5、各地要高度重视简并增值税税率作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明确责任。做好施行前的各项预备以及施行过程中的监测剖析、宣扬解说等作业,保证简并增值税税率平稳、有序推动。遇到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反映。
财政部 税务总局
2017年4月28日
假如读者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