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关于遗嘱和继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20 20:55
房产金额巨大,其承继权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虽然是个沉重的论题,但咱们不得不了解。关于遗言和承继的相关规则,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事例:
原告姚女士及其弟弟妹妹称, 1970年,父亲与继母郑女士再婚,继母还带来了亲生儿子徐某。1998年,父亲的单位给父亲分了一套房,2013年3月23日,父亲逝世。但前不久,他们去向阳区房子管理部门查询发现,在2010年12月,继母在三原告均不知情的状况下,向向阳法院请求,成为父亲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尔后,继母又以监护人身份,将该套房以52万元的贱价卖给了徐某,徐某即典当该房,向银行贷款120万元消费。
三原告将继母郑女士母子告上法庭,向阳法院检查后,在2015年10月27日判令撤销了继母的监护人身份。法院审理后以为,郑女士母子歹意勾结,隐瞒事实,确定白叟无民事行为能力程序过错,该房子买卖合同无效。至于3原告所提的将涉案房子一切权康复至其父亲名下的诉求,法院以为白叟已逝世,康复至其名下客观上无法完成,故驳回了原告的该项诉求。
关于遗言和承继的六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横竖有法定承继有没有遗言都相同
有人以为,承继这事有《婚姻法》、《承继法》管着,便是自己不立遗言或白叟没有立遗言,承继时也不会乱,法令怎样规则就怎样来。因而,有没有遗言都相同。
产业的承继除法定承继以外,还有遗言承继,并且遗言承继要优先于法定承继。也便是说,对公民的产业承继,假如产业一切权人生前立有遗言,只需该遗言是合法有用的,就有必要按遗言承继,而不能法定承继。如此一来,有没有遗言就不相同了。
误区二:只需立了遗言悉数就OK
依照人们的一般了解,只需立了遗言,身后事就现已组织好了。其实,工作并非这么简略。有了遗言,并不意味着立遗言人的志愿就能悉数完成。比方呈现以下状况时,承继遗产就会呈现费事。
首要,遗言承继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言有必要合法有用。假如遗言终究被确定为无效,遗言承继明显无法完成。
其次,遗言对产业及产业头绪写得不清楚。比方,立遗言人在遗言中只阐明晰自己有多少产业,但这些都以何种方式存在、产业在何处都未阐明,这样的遗言很难得以完成。打个比方,只在遗言中说自己有多少存款,但不知钱存在哪个银行,存单放于何处,能够想像,后人的“寻宝”之路该是多么艰苦。如若找不到相应的凭据,这些产业无异于“丢失”。
第三,遗言未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实践中,有些人立了遗言就自己收了起来,别人对此并不知晓。试想,若立遗言人忽然离世,那么没有人知道其曾立有遗言,若遗言又没被发现,那么,这样的遗言立了等于白立。
第四,成为遗言中指定的承继人,并不意味着必定就能得到遗产。我国法令规则,呈现以下状况,承继人损失承继权。详细为:成心杀戮被承继人的;为抢夺遗产而杀戮其他承继人的;遗弃被承继人的,或许优待被承继人情节严重的;假造、篡改或许毁掉遗言,情节严重的。
误区三:立遗言不是自己的事遗言得被儿女们承受
刘老爷子与老伴的名下有两套房产,家里有3个孩子。两位白叟怕日后遗产“分配不公”会引起孩子之间的对立。“孩子们要是不承受遗言计划,咱们立了遗言也没用啊?”在大讲堂现场,刘老爷子说。
遗言是立遗言的人处置其个人产业的行为,只需所立遗言是自己实在意思的表明,且内容合法有用,遗言便是有用的。立遗言不需要征得承继人的赞同。遗言是否收效与承继人是否承受遗言内容无关。
误区四:儿女们不到齐遗言无法立
孙大妈现在也为立遗言的事而烦恼。她有5个孩子,但孩子们却只有两个在北京,其他一个在国外,两个在外地。孙大妈近来觉得身体状况越来越欠好,让她着急的是,孩子们不能到齐,自己的遗言无法立。
立遗言不需要孩子们参与,事前也不用非告诉他们不行。但承继时,应当让一切承继人参与。当然,此刻若有些承继人因各种因素所约束不能亲身参与,也可托付别人。比方,出具托付书,托付某某人代自己处理承继事宜。当然,这种托付书最好通过公证。
误区五:和我有关的权力都是能够处理的
齐大爷有3个孩子,家里的房子是承租的公房。最近有风闻说这一片要拆迁,所以齐大爷开端策画,假如自己等不到拆迁的那一天,这房子应该留给谁?老爷子也知道,房子不是自己的,但一旦拆迁,就意味着要有一笔拆迁款“发生”。因而,让谁来“承继”这承租权成了老爷子的一块心病。
我国承继法规则,遗产是公民逝世时留传的个人合法产业,详细包含7项,即: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子、储蓄和日子用品;公民的林木、家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令答应公民一切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产业权力;公民的其他合法产业。
现在,公房的承租权是否包含在最终一项“公民的其他合法产业”内,法令并无清晰规则,也便是说,公房的承租权能否算是遗产没有清晰的答案。依照相关的法令规则,公房的承租人逝世后,承租人无权单独处置承租权。
误区六:只需是白叟的血脉就得有一份遗产
小亮的母亲说,她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男方抚育。小亮的父亲常常出差,因而,小亮基本上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日子。上一年,小亮的爷爷逝世,身为长孙的小亮却未分得一点点家产。对此,小亮的母亲十分不解。她觉得,这是小亮的叔叔们欺负人。
依照承继法的规则,遗产依照下列次序承继:榜首次序为爱人、子女、爸爸妈妈;第二次序为兄弟姐妹、祖爸爸妈妈、外祖爸爸妈妈。从法条中能够看出,两个次序中均没有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和外孙女呈现,也便是说,第三代人并不在法定承继人之列。因而,在孩子父亲在世的状况下,孙子是不能直接分得爷爷留下的遗产的。
误区七:不奉养白叟就不能分遗产
张女士来自于一个大家庭,本年年近60的她有6个兄弟姐妹,现在只剩下一个老妈。张女士在家排行老三,现在,照料白叟的担子简直全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我受点累不要紧,让人气愤的是,有些人既不出力也不出钱。”张女士诉苦道。她以为,老妈“作古”今后,白叟生前没有尽孝心的,就没资历分家产。
不奉养白叟或许说对白叟所尽奉养责任比较少的,从道德上应加以斥责,但从法令上来讲,这样的人不用定就不具有承继权。一般在不奉养白叟但又没有依据证明其曾伤害过白叟的状况下,这样的“不孝”子女仍是具有承继权的。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