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上市公司收购-弊端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8 23:53

上市公司收买一般采纳的协议收买方法,存在着许多坏处和缺少,其严峻性正日益显露出来。首要表现在:
1.上市公司股份协议收买中行政颜色稠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保住局部利益,违反商场规律,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协议收买案的构成都是“拉郎配”的成果。这样,既没有使得包袱企业可以面貌一新,反而拖累了优势企业。
2.非等价买卖现象严峻存在,一时间欺诈性重组行为举目皆是。
3.因为收买协议通常是收买方和方针企业的管理层暗里构成的,缺少外部监督,通明度很差,所以其间的自我买卖和利益转移行很简单损害中小股东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4.某些庄家或主力组织使用上市公司的重组体裁,进行内情买卖和“黑箱作业”,借机张狂炒作,形成股价大幅动摇,不利于实在保护广阔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持一个公正、通明的商场运转次序。
5.信息发表准则建造显得较为滞后。上市公司有关财物重组的信息发表不行充沛,运作的通明度不高,导致上市公司信息发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这简单引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因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而发生“逆向挑选”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
6.对残次财物的剥离往往使债务失掉应有的保证。
7.上市公司为了到达配股资历线或保住“壳资源”而进行的报表性财物重组现象较为遍及。
8.现在上市公司财物重组中有些仅仅为了点缀财务状况而进行了报表性重组,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财物重组。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