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一审判决的种类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22 11:59
行政诉讼中最重要的是一审判定。一审判定共有六种方法:保持判定、吊销判定、实行判定、改动判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定和承认判定。
(1)保持判定
保持判定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承认被告的详细行政行为合法,予以保持的判定,它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详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承认。保持判定应一起具有以下条件:①详细行政行为证据确凿,即指详细行政行为承认的现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②适用法令、法规正确,是指详细行政行为对承认的现实定性精确,对法令、法规的引证正确;③契合法定程序,即指详细行政行为的程序契合法令、法规规则的程序。
(2)吊销判定
吊销判定是人民法院经过对案子的检查,承认被诉详细行政行为部分或悉数违法,然后部分或悉数吊销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并能够责令被告从头作出详细行政行为的判定。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则,吊销判定可分为三种详细方法:①悉数吊销,适用于详细行政行为悉数违法或详细行政行为部分违法但详细行政行为不可分的景象;②部分吊销,适用于详细行政行为部分违法且详细行政行为可分的景象;③判定吊销并责令被告从头作出详细行政行为,适用于违法详细行政行为被吊销后,行政法令关系中的详细法令问题并未处理,需求被告对详细行政行为所触及的事项作出处理的景象。
详细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景象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吊销判定:①首要证据不足;②适用法令、法规过错;③违背法定程序;④逾越职权;⑤滥用职权。
人民法院判定吊销违法的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许别人合法权益形成丢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定吊销的一起,能够别离采纳以下方法处理:①判定被告从头作出详细行政行为;②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纳相应的补救措施;③向被告和有关机关提出司法主张;④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主张有权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判定被告从头作出详细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现实和理由作出与详细行政行为根本相同的详细行政行为。但人民法院以违背法定程序为由,判定吊销被诉详细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从头作出详细行政行为不受此限。一起,被告从头作出的详细行政行为与原详细行政行为成果相同,但首要现实或许首要理由有改动的,不属于“与原详细行政行为根本相同”的景象。假如被告行政机关违背上述规则,仍以同一现实和理由从头作出了与原详细行政行为根本相同的详细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判定吊销或部分吊销该详细行政行为,并对回绝实行人民法院收效判定、裁决的行政机关采纳相应的强制措施,促使其实行职责。
(3)实行判定
实行判定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承认行政机关负有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拒不实行或延迟实行的,责令被告期限实行法定职责的判定。实行判定应满意以下两个条件:①被告负有法定职责,应当实行必定的职责;②行政机关不实行或延迟实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有职责就应当实行,假如没有正当理由不实行或延迟实行,则会导致对公民、法人或其他安排合法权益的危害。
(4)改动判定
改动判定是人民法院经审理,承认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平,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予以改动的判定。改动判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改动权的详细体现。与吊销判定最大的差异在于改动判定直接承认了当事人的权力与职责,因而便于完成行政审判的使命。因而人民法院内行政诉讼中仅享有有限的改动权,这种有限体现于改动判定的适用条件:①改动判定只适用于行政处罚行为。②改动判定只适用于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行为。
(5)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定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定是人民法院经审理以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不能建立,但又不适宜对被诉详细行政行为作出其他类型的判定的状况下,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判定方法。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定适用于下列状况:
①申述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建立的。
②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的问题。
③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令、方针的改变需求改动或废止的。
④其他应当判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景象。除上述三种景象外,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子中发现不能或不适宜作出其他类型的判定,而原告的诉讼请求又不能建立的,人民法院能够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定。
(6)承认判定
承认判定是人民法院经过对被诉详细行政行为的检查,承认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定方法。
承认详细行政行为合法或许有用判定的适用条件是:
①被诉详细行政行为合法;
②人民法院不适宜适用保持判定或许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定。
有下列景象之一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承认详细行政行为违法或许无效的判定:
①被告不实行法定职责,但判定责令其实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②被诉详细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吊销内容的。
③被诉详细行政行为依法不建立或许无效的。
④被诉详细行政行为违法,但吊销该详细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许公共利益形成重大丢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承认被诉详细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定,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纳相应的补救措施;形成危害的,依法判定承当补偿职责。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