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用人单位能否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17 12:43
劳作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能否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有些企业采纳解雇职工或许要求职工辞去职务等做法,让职工的工龄“归零”,这种做法是否违反法令规则?劳作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规则,是否会导致用人单位的用工准则死板?听讼小编在下面文章中给我们剖析一下。
劳作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能否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
针对劳作合同法的热点问题,媒体近来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作业委员会负责人,请其作出威望答复。
企业让职工的工龄“归零”违反法令规则
在劳作合同法实施前,有些企业采纳解雇职工或许要求职工辞去职务等做法,使劳作者在本单位接连作业的工龄“归零”。
针对这种现象,法工委负责人表明,这些做法现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和强烈反响。用人单位采纳这些做法,有的是对劳作合同法的误读误解,有的是为了躲避劳作合同法的有关规则,有的是企业少数人借此获取本身利益。这些把劳作者在本单位接连作业的工龄“归零”的做法违反劳作合同法的规则,影响劳作联系的调和安稳,危害劳作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开展。
法工委负责人指出,按照劳作合同法的规则,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作者树立劳作联系。劳作合同法实施后,只需劳作者持续在本单位作业,劳作联系便是接连的,即便方式上选用“自动辞去职务”、“自愿协议”等办法改动劳作合同,也改动不了“劳作联系接连”的现实,用人单位也躲避不了法定责任。
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不是“铁饭碗”
对劳作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规则,有人以为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是“终身制”、“铁饭碗”,还有人以为这样会使用人单位的用工准则死板。
法工委负责人表明,劳作合同法规则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作者约好无确认停止时刻的劳作合同,并明确规则有下列三种景象,劳作者提出或许赞同续订、缔结劳作合同的,除劳作者提出缔结固定期限劳作合同外,用人单位应当缔结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一)劳作者在该用人单位接连作业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度实施劳作合同准则或许国有企业改制从头缔结劳作合一起,劳作者在该用人单位接连作业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十年的;(三)接连缔结二次固定期限劳作合同,且劳作者没有本法规则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许因病、因伤不能担任作业等特定景象,续订劳作合同的;一起,又明确规则了能够免除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三种景象:一是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协商一致的;二是劳作者违法违规的或许因病、因伤等不能担任作业的;三是经济性裁人。这些免除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景象与免除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景象是相同的。因而,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不是“终身制”、“铁饭碗”,不会导致用工准则死板。现在,在许多国家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已成为遍及的合同方式。
法工委负责人指出,劳作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上述规则,主要是针对劳作用工中劳作合同短期化问题杰出,劳作合同一年一签、乃至一年几签的状况较为遍及而作出的,意图是鼓舞和引导用人单位与劳作者签定较长期限的劳作合同,构建调和安稳的劳作联系,增强劳作者对用人单位的认同感,进步劳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久远开展。
劳作合同法实施前免除合同应按照劳作法
法工委负责人表明,在劳作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应当严厉按照劳作法的规则实行。假如进行经济性裁人,应当按照劳作法第二十七条关于经济性裁人的规则实行;假如用人单位单独免除劳作合同,按照劳作法第三十条和工会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则,用人单位应当事先将理由告诉工会,工会能够提出定见。劳作者以为用人单位违法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能够要求劳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也能够依法请求劳作裁定或许提起诉讼。
劳作合同法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正抓住拟定
关于劳作合同法实施前后劳作合同和劳作联系怎么联接的问题,法工委负责人表明,劳作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则,劳作合同法实施前已依法缔结且在实施之日存续的劳作合同,持续实行。依据这一准则,劳作合同法作了三项过渡性规则:一是接连缔结固定期限劳作合同的次数,自本法实施后续订固定期限劳作合一起开端核算;二是已树立劳作联系,没有缔结书面劳作合同的,应当自本法实施之日起一个月内缔结;三是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是,本法实施前,按照其时的有关规则实行;本法实施后,自本法实施之日起,按照本法规则实行。
法工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劳作合同法,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正在抓住研讨拟定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也将作出司法解释。
法工委负责人表明,劳作合同法是构建和开展调和安稳劳作联系的一部重要法令,全社会都要仔细学习、深刻领会、精确掌握劳作合同法的根本精力和主要内容。劳作者和用人单位都要按照劳作合同法的规则正确行使权力、仔细实行责任,劳作行政部门、司法机关要实在依法实行职责,工会组织要依法保护劳作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作合同法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