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有什么用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6-09 23:29脱离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寓居了半年以上的老百姓,只需契合相应条件,未来手中将会添加一个证,叫作寓居证。寓居证有什么用?什么人能处理?处理需求契合什么条件?
2015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寓居证暂行法令》,23项具体规则对相关问题作出了逐个阐明。该法令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法令实施前各地现已发放的寓居证,在有用期内仍持续有用。持寓居证可享6项服务7项便当。
一、寓居证:户籍变革的产品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准则变革的定见》,提出要立异人口处理,树立寓居证准则。
2015年2月,在《关于全面深化公安变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结构定见》及相关变革方案中,撤销暂住证准则、全面实施寓居证准则、树立健全与寓居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根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再次被提出。
2015年12月10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寓居证处理办法(草案送审稿)》和《北京市积分落户处理办法(征求定见稿)》。其间寓居证的草案送审稿中说到,来京人员处理暂住挂号已满半年,并契合在京有安稳工作、安稳居处、接连就读条件之一的,即能够请求处理《北京市寓居证》。
2015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寓居证暂行法令》,23项具体规则对相关问题作出了逐个阐明。该法令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寓居证上都登载了什么内容?
名字、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自己相片、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寓居地住址、证件的签发机关和签发日期。
三、寓居证有哪些效果?
六项福利:1、义务教育;2、根底公共工作服务;3、根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4、公共文明体育服务;5、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6、国家规则的其他根本公共服务。
七项便当:1、依照国家有关规则处理出入境证件;2、依照国家有关规则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3、机动车挂号;4、申领机动车驾驶证;5、报名参与工作资格考试、请求颁发工作资格;6、处理生育服务挂号和其他计划生育正面资料;7、国家规则的其他便当。
四、有哪些行为处2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正告、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运用虚伪证明资料骗领寓居证
租借、出借、转让寓居证
不合法扣押别人寓居证
五、有哪些行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冒用别人寓居证或许运用骗领的寓居证
购买、出售、运用假造、变造的寓居证
假造、变造的寓居证和骗领的寓居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六、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哪些行为要处置?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契合寓居证申领条件但回绝受理、发放。
●违背有关规则收取费用。
●运用制造、发放寓居证的便当,收受别人资产或许牟取其他利益。
●将在工作中知悉的寓居证持有人个人信息出售或许不合法供给给别人。
●篡改寓居证信息。
以下内容是对寓居证方针的解读:
焦点1:非户口地寓居满半年可申领
什么人能够申领寓居证?法令明确规则,公民脱离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寓居半年以上,契合有合法安稳工作、合法安稳居处、接连就读条件之一的,能够依照本法令的规则申领寓居证。
假如是初次申领寓居证,法令还规则免收证件工本费;换领、补领寓居证,应当交纳证件工本费。
焦点2:申领寓居证需提交证明资料
要申领寓居证,公民要向寓居地公安派出所或许受公安机关托付的社区服务机构提交自己居民身份证、自己相片以及寓居地住址、工作、就读等证明资料。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能够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寓居证。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处理的,应当供给托付人、代理人的合法有用身份证件。
请求人和相关资料的出具人要对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担任。法令中明确规则,假如运用虚伪证明资料骗领寓居证,将由公安机关给予正告、责令整改,处2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骗领的寓居证也将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焦点3:无特殊情况15日内可收到
请求办证之后,老百姓最重视的便是多久能够收到证件。对此,法令相同作出了规则。
对契合寓居证处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制造发放寓居证;在偏远区域、交通不便的区域或许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制造发放寓居证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当地人民政府在实施办法中能够对制造发放时限作出延伸规则,但延伸后最长不得超越30日。
假如公民现已契合寓居证申领条件,相关部分却回绝受理、发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被依法给予处置;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责。对请求资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或许受公安机关托付的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一次性奉告申领人需求弥补的资料。
焦点4:换领身份证可在寓居地直接处理
为了让“异乡人”在寓居地享用到更多的服务和便当,法令规则,寓居证持有人在寓居地依法享用劳动工作,参与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运用住宅公积金的权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分应当为寓居证持有人供给一些根本公共服务:包含义务教育、根本公共工作服务、根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明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和国家规则的其他根本公共服务等6项服务。
有了寓居证之后,曩昔一些需求回来户籍地处理的证件往后将能够在寓居地直接处理。法令中进行明示的包含:依照国家有关规则处理出入境证件;换领或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挂号;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与工作资格考试、请求颁发工作资格;处理生育服务挂号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资料以及国家规则的其他便当等7项便当。
焦点5:寓居证成常住户口请求证明
法令提出,寓居证是持证人在寓居地寓居、作为常住人口享用根本公共服务和便当、请求挂号常住户口的证明。持证人契合寓居地人民政府规则的落户条件的,能够依据自己志愿,将常住户口由原户口所在地迁入寓居地。
那么,持有寓居证的公民如安在寓居地落户呢?对此,法令依照城市规模进行了分类规则。
以流动人口最为会集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例: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当依据城市归纳承载才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具有合法安稳工作和合法安稳居处、参与乡镇社会保险年限、接连寓居年限等为主要目标,树立完善积分落户准则。
城区人口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的落户条件为:在城市有合法安稳工作到达必定年限并有合法安稳居处,一起依照国家规则参与乡镇社会保险到达必定年限,但对参与乡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越5年。其间,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能够对合法安稳工作的规模、年限和合法安稳居处的规模、条件等作出规则,也可结合本地实践,树立积分落户准则。
焦点6:寓居证需每年签注1次
寓居证拿到手之后,持证人还要依照规则每年对证件进行签注。法令规则,寓居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每年签注1次。
寓居证持有人在寓居地接连寓居的,应当在寓居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到寓居地公安派出所或许受公安机关托付的社区服务机构处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处理签注手续的,寓居证运用功用间断;补办签注手续的,寓居证的运用功用康复,寓居证持有人在寓居地的寓居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接连核算。
关于签注的费用问题,法令指出,处理签注手续不得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