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单位是否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18 15:00
进行买卖或是协议时,通常会签订合同。合同能够束缚人们依法履行合同上的内容。但是一些人却使用合同进行欺诈,构成合同欺诈罪。单位是否能够构成合同欺诈罪呢?下面听讼网的小编就给我们介绍一下,期望对我们有所协助。
一、单位是否能够构成合同欺诈罪
单位能够构成合同欺诈罪。单位作为合同欺诈的主体,有必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单位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对该单位在对外往来中的合同欺诈行为是明知的、默许的或指派的;二是非法所得归单位一切或根本归单位一切,如用于发放薪酬、奖金、集体福利或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或进行其他违法违法活动。
依据刑法的规则,使用合同进行欺诈活动构成欺诈罪的只能是天然人。但随着形势发展,在实践中呈现了很多的法人或单位使用合同施行欺诈违法的状况。为此,《解说》中对单位合同欺诈违法的方式予以了必定,但在处分上仍规则只处分单位中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现行刑法总结司法实践经验,规则合同欺诈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天然人,均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单位亦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单位合同欺诈罪怎么确定
在确定单位合同欺诈中应别离不同状况具体分析,主要有三种状况:
1、法人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施行合同欺诈行为,且违法非法所得归法人或单位的,属单位合同欺诈;冒充法人或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以法人或单位名义施行的合同欺诈行为,法定代表人或法人过后不追认的,属个人合同欺诈。
2、法人或单位安排内的天然人在职务范围内以法人或单位名义施行的合同欺诈行为,且违法非法所得归法人或单位的,属法人或单位合同欺诈;以法人或单位名义施行的非职务行为、非授权行为,法人或单位过后不追认的,属个人合同欺诈。
3、天然人经法人或单位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施行的合同欺诈行为,或许无代理权的天然人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施行合同欺诈行为后经法人或单位追认,且违法所得归法人或单位一切的,属法人或单位合同欺诈;盗用、冒用、假造法人、单位公函、证件、印章,或以停止后的法人或单位的名义施行的合同欺诈行为,属个人合同欺诈。
经过上述介绍可知,单位能够构成合同欺诈罪,非法所得归单位一切或根本归单位一切。如果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听讼网的免费法律咨询,能够协助你回答疑问。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