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论犯罪的“既遂后中止”——以危险犯为视角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08 08:07

摘 要:在既保护法令逻辑,又契合刑事方针精力的前提下,应当必定既遂后间断”这一特别的违法间断出题。但这一出题的提出是在我国传统的风险犯界说之下做出的不得已挑选,要彻底解决窘境有必要对传统界说加以反思。关键词:风险犯 违法间断 既遂后间断一、问题的提出依照我国通说的观念,所谓的风险犯,是指以行为人施行的损害行为构成法令规则的发作损害成果的风险状况作为既遂标志的违法,其特征有三:榜首,行为人有必要施行了必定的损害行为;第二,损害行为存在着足以构成某种严重损害成果的客观风险;第三,没有对法益构成损害成果。依据此种观念,只需行为人的行为施行结束,构成了法定的风险状况,就能够建立风险犯既遂,无须发作特定物质性的损害成果。而违法形状是故意违法进程中不再开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间断的间断状况,违法一旦构成既遂,就不或许再开展成违法间断;违法既遂是违法完结的标志,违法间断只能发作在违法既遂之前。免除风险状况的行为只应作为违法既遂后的自动拯救行为看待,在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理。可见,通说观念否定风险犯施行阶段存在违法间断。一起持该观念的人以为假如必定风险犯在违法既遂之后、实践损害成果发作曾经能够建立违法间断的观念,不只不行精确且在刑法理论上站不住脚,违反了刑法的基本准则。理论上经常以这样的事例开端评论:在损坏交通设施罪中,行为人将巨石放置在铁轨上,尔后因惧怕法令的赏罚而将巨石搬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风险犯的间断问题呢?对其简略地加以否定,将免除风险状况的行为视为裁夺的从宽处分情节,好像并非稳当的处理计划。由于在此类案子中,违法人客观上消除了业已构成的风险,片面上表现了敬畏法令的品格特色,仍然在刑法第117条损坏交通设施罪所规则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分起伏内从轻处分明显过重。所以有人建议应当供认此种情况下构成违法间断,主要有如下观念:榜首种观念以为,能够建立风险犯的间断犯。理由是: 1.行为人自动采纳办法,客观上有用免除了法定的风险状况,防止了损害成果的发作,契合风险犯间断犯的实质性条件,即有用性; 2.风险犯中的法定风险成果,不同于实害犯的损害成果。实践的损害成果一经构成,就不或许再补偿,而法定的风险状况构成后,却能够有用免除。[1]第二种观念以为,能够建立风险犯的实害犯的间断犯。理由是: 1.风险犯的风险状况发作后建立既遂犯,既遂犯与间断犯是两个彼此排挤的概念。建立了既遂犯,当然就不能一起建立违法的间断犯。2.不能混杂免除业已存在的法定风险状况”与防止损害成果的发作”两件事。防止损害成果的发作”是防止没有发作的实害成果,而非风险状况。3.不能以风险状况可免除为由来证明能够将业已建立的风险犯的既遂犯变为风险犯的间断犯。4.它契合相应实害犯间断的三大条件:从时刻上看,该间断犯发作在实害犯既遂之前;从自动性上看,该免除风险状况的行为是行为人自动施行的;从有用性上看,它有用地防止了实害成果的发作。5.契合罪刑相适应准则。[2]第三种观念以为,违法进程是指从违法准备开端到违法成果发作前的进程。在违法既遂之后,实践损害成果发作前,行为人活跃采纳办法,防止实践损害成果发作的,能够建立违法间断。详细理由在于:首要刑法对违法间断与违法既遂的点评并不是选用同一规范,既遂以行为是否契合刑法分则规则的悉数要件为规范,间断以是否自动防止违法成果的发作为规范。从逻辑上讲,分类规范的不一致,或许构成外延的堆叠,因而,违法既遂与违法间断彻底有或许并存。其次,从刑法理论来看,行为人施行了风险行为并呈现风险状况后,又自动采纳办法有用消除风险的,契合违法间断的四个条件,即时刻性、自动性、客观性、有用性。其三,从刑事方针来看,确定风险犯既遂后仍可建立违法间断,有巨大的社会含义。它会鼓舞行为人采纳活跃的办法极力防止损害成果的发作,从而使社会免受损害,使刑法的效果从过后的消沉赏罚转变为事前的活跃防备。这契合建立风险犯的立法初衷。刑法之所以将风险的呈现而不待实害成果呈现时就将其作为违法予以冲击,意图就在于着重这种行为的社会损害性,极力防备实害成果的呈现,防止同归于尽。因而,将上述行为确定为违法间断无疑更契合立法本意。[3]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