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按撤诉处理诉讼费还交一半吗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2-23 14:49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假如一方撤诉的,人民法院只收取一半的诉讼费。假如当事人不交纳诉讼费的,依照撤诉处理。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按撤诉处理诉讼费还交一半吗?今日,听讼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按撤诉处理诉讼费还交一半吗
关于撤诉案子诉讼费的收取,第十五条 以调停方法结案或许当事人请求撤诉的,折半交纳案子受理费。
第十三条 案子受理费别离依照下列规范交纳。(一)产业案子依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许价额,依照下列份额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越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越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依照2.5%交纳;3.超越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依照2%交纳;4.超越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依照1.5%交纳;5.超越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依照1%交纳;6.超越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依照0.9%交纳;7.超越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依照0.8%交纳;8.超越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7%交纳;9.超越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6%交纳;10.超越2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5%交纳。(二)非产业案子依照下列规范交纳:1.离婚案子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触及产业切割,产业总额不超越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越20万元的部分,依照0.5%交纳。2.损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子,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触及损害补偿,补偿金额不超越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越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依照1%交纳;超越10万元的部分,依照0.5%交纳。3.其他非产业案子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三)知识产权民事案子,没有争议金额或许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许价额的,依照产业案子的规范交纳。(四)劳作争议案子每件交纳10元。(五)行政案子依照下列规范交纳: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子每件交纳100元;2.其他行政案子每件交纳50元。(六)当事人提出案子管辖权贰言,贰言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够结合本地实践状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则的起伏内拟定详细交纳规范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则: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许未经法庭答应半途退庭的,能够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能够缺席判定。依据这条的规则,咱们能够以为,按撤诉处理的案子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种状况是,当事人“未经法庭答应半途退庭的”。就这种状况而言,未经答应半途退庭,不但是对自身诉讼权力的抛弃,更是对法庭审判的不尊重,当然不应该交还诉讼费,而且应遭到相应的处分。
另一种状况是,“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条对这种景象规则的比较广泛,在实践中,当事人或许有几种动机。一些当事人以为没有胜诉的或许,不出庭以削减诉讼的本钱;一些当事人缺少法律知识,忧虑经过正常途径撤诉会影响案子的再次受理;还有的当事人则是因为各种原因,对法院发生抵触情绪,歹意的不参与诉讼。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原告浪费了法院和其他当事人的精力和时刻,增加了不必要的诉讼本钱,假如仍对比自动撤诉,交还一半诉讼费的话,则成了对此种行为的鼓舞和认可,实不可取,故“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不应该交还诉讼费。
第三种状况是,送达不能的按撤诉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原告方申述或上诉人上诉交纳了费用后,离开庭审判往往还有一段时刻,在这段时刻里,或许因为各种原因,原告或上诉人改变了本来的通讯方法、联系方法,法院采取了合法的送达方法,当事人仍未及时收到开庭传票,影响了参与庭审。在这种状况下,只需当事人片面并非歹意,那么应该答应当事人就交还诉费问题独自或一起提出申述,并应该交还一半的诉费。
诉讼费可否申述、上诉的问题。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大多规则对诉讼费用可独自提出检查要求和提起上诉。俗话说“有权力而无救助,等于无权力,有权力即有救助,有救助才有权力”。
从我国司法运作的可行性动身,能够建立诉讼费贰言检查准则和上诉准则,当事人对法院要求预交的诉讼费能够向该院请求检查一次;对一审判定确认的诉讼费承当数额,不服的当事人能够独自提出上诉;对二审判定确认的诉讼费承当数额,不服的当事人可向该院请求检查或在再审请求中一起提出,假如案子自身没有过错而诉讼费分管呈现过错,法院能够以裁决的方式予以纠正。这样可更充分地全面地保证当事人的权益,也使法院在确认诉讼费怎么承当上更趋合理、公平,一起削减了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磨擦。
撤诉的案子,案子受理费由原告担负,折半收取;其他诉讼费用按实践开销收取,当事人不得就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费用的决议提出上诉。当事人应当及时交纳诉讼费。假如你状况比较复杂,听讼网也供给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