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诉讼费需要多少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20 21:44
当人们逝世时,其留下的个人产业就成为了遗产。假如生前没有立下遗言的,一般由法定承继人承继。可是常常会发作遗产胶葛,这时需求诉讼处理。那么遗产诉讼费是怎样的呢?下面听讼网的小编就给我们介绍一下,期望对我们有所协助。
遗产诉讼费
标的金额1万以下的,诉讼费用50元;
标的金额1万以上1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5%减去2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加上3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1.5%加上1300元核算;
标的金额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1%加上3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0万以上2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9%加上4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8%加上6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7%加上11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00万以上20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6%加上21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00万以上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5%加上41800元核算。
别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子以及以调停方法结案的案子折半交纳案子诉讼费。对遗产承继案子提起上诉的,依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恳求数额交纳案子诉讼费。
遗言承继的时效约束
遗言承继在本质上是产业所有权的流通,所以遗言承继的效能会遭到产业所有权效能的影响。为了促进产业流通,充分利用产业,不让产业承受人躺在权力上睡觉,国家对遗产承受人承继权力的维护期限作了必定的规制,表现在:
榜首,对受遗赠人承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承继法》第25条第2款规则: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承受或许抛弃受遗赠的表明。到期没有表明的,视为抛弃受遗赠。
第二,对承继权遭到损害恳求法院维护的期限作了规制。《承继法》第3条规则:承继权胶葛提申述讼的期限为2年,自承继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权力被侵略之日起核算。可是,自承继开端之日起超越20年的,不得再提申述讼。
也即,假如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承受遗赠的表明,其承继权就不再受法令维护;假如遗产承受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承继权遭到损害,不在法定期间申述,就损失提申述讼恳求法院维护的权力。
当发作遗产胶葛时,能够经过诉讼处理。在遗产诉讼案中,假如标的金额在1万以上1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5%减去200元核算,标的金额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加上300元核算。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能够咨询听讼网的免费法令资询。
遗产诉讼费
标的金额1万以下的,诉讼费用50元;
标的金额1万以上1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5%减去2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加上3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1.5%加上1300元核算;
标的金额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1%加上3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0万以上2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9%加上4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8%加上6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7%加上11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1000万以上200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6%加上21800元核算;
标的金额2000万以上的,依照标的金额的0.5%加上41800元核算。
别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子以及以调停方法结案的案子折半交纳案子诉讼费。对遗产承继案子提起上诉的,依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恳求数额交纳案子诉讼费。
遗言承继的时效约束
遗言承继在本质上是产业所有权的流通,所以遗言承继的效能会遭到产业所有权效能的影响。为了促进产业流通,充分利用产业,不让产业承受人躺在权力上睡觉,国家对遗产承受人承继权力的维护期限作了必定的规制,表现在:
榜首,对受遗赠人承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承继法》第25条第2款规则: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承受或许抛弃受遗赠的表明。到期没有表明的,视为抛弃受遗赠。
第二,对承继权遭到损害恳求法院维护的期限作了规制。《承继法》第3条规则:承继权胶葛提申述讼的期限为2年,自承继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权力被侵略之日起核算。可是,自承继开端之日起超越20年的,不得再提申述讼。
也即,假如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承受遗赠的表明,其承继权就不再受法令维护;假如遗产承受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承继权遭到损害,不在法定期间申述,就损失提申述讼恳求法院维护的权力。
当发作遗产胶葛时,能够经过诉讼处理。在遗产诉讼案中,假如标的金额在1万以上1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5%减去200元核算,标的金额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依照标的金额的2%加上300元核算。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能够咨询听讼网的免费法令资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