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经济合同欺诈如何防范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5-25 03:08
经济合同欺诈怎么防备
1、签定合同前仔细检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才能。签定合同前做到"三要",即一要对方供给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托付代理人签定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托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根绝凭联系或熟人的介绍草率签定合同的状况;二要经过各种方法对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三要把握与了解对方的履约才能。
2、签定合同时严厉检查合同条款。应严厉检查合同内容,使权力、职责对等、条款规范、约好清晰,以利实行。合同首要条款不能含糊不清或易发生歧义,以防止对方使用条款设置骗局,留下危险。这项作业,应由法令顾问(律师)把关。
3、建立健全必要的合同办理制度。根据具体状况,从合同签定到实行结束,企业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而紧密的合同办理制度。
4、延聘法令顾问,下降运营风险。不法分子使用合同欺诈屡次得手,加大了企业运营风险。事实上,合同相对方提出的,看似公正的条款,实际上很有或许是对方对某些法令问题的躲避;己方提出的,在事务上很有利的条款,实际上很有或许存在严重的法令危险。因而,企业除了进步人员素质,进步运营办理水平外,延聘有合同法令知识和事务才能的律师做法令顾问,是燃眉之急。
经济合同欺诈的方法与防备方法
1、溜 “触景生情”是三无公司在经济往来中惯用的骗术。这些人往往以签定数额巨大的购销合同获得对方的欢心,此后以少数预付款骗得大宗货品,或以少数货品骗得巨额资金,最终就"触景生情"溜之大吉。如前些年棉花热销时,新疆的某商贸中心与川西一家企业签定了1000吨棉花的供销合同,合同签定后,该商贸中心向川西那家企业供货100吨,并言称正在处理车皮方案。只需货款到齐后立行将悉数棉花运出。川西这家企业信以为真,将悉数货款汇入供方帐户。成果,供方开端找各种理由推延供货。直至发货期已过月余,川西这家企业进疆催货,向工商、技监部分投诉,合同办理机关查找到其注册地址,发现该供方已退租房子,经到银行查对货款,方知购货方的几百万元货款已于5天内悉数提出走。
2、蒙 搞文字游戏,乘机混水摸鱼,蒙到一个算一个。比如在合同中技能规范严苛,以算命先生的言语成其条款,暗芷骗局,浸透“杀着”,以骗得合同保证金、技能转让费等,推销伪劣原材料,牟取暴利。某食物加工厂在一家大报上登载广告,寻求产品加工者。一批生产厂家与之签定了加工承包合同。合同规则,承包方向定做方交给合同保证金400至8000元不等,并要交技能培训费1000元,第一批发件300套,由承包方25天内加工拼装制品,待检验合格后再发第二批散件2万套。如检验不合格,则合同免除。合同还附上检验规范以定做方认可为规范。承包方接到散件后,业工细作,但检验时,却无论怎么也不会合格。这样一个个被免除了合同,合同保证金、技能培训费等白白丢失。
3、换 环绕“换”耍“缓兵之计”是这些人的首要骗术。骗者以某单位承包人、事务员等合法身份对外签定经济合同,待货品到手后,则以贱价推销出去,收入天然归已,此后转换面孔溜之大吉,损坏合同两边的利益。
4、假 假戏真做,玩“言而无信”。实行经济合同时,以支票付款提货,有意交给不符合要求的支票,使用银行支票承付的时间差骗得货品。这也是一种很长见的欺诈行为,以致现在相当多的企业规则收到支票3天后方可发送货品,以防“言而无信”的假戏真做。
5、媒 在经济往来中以虚伪中介哄人非常遍及,简单使人受骗。比如上述的合同骗局中,简直都有一个中介机构在为对方作介绍,即便合同骗局被识破,中介协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全同也已实行结束,追回中介费的法令依据缺乏,只能白白丢失完事。广州某咨询公司与某合资绸厂签定了中介合同,合同规则,由咨询公司对其订货的德国箭杆绸机进行全调查,编制蚵行性陈述,并介绍一家纺织设备公司担任对绸机的技能参数判定,咨询公司职责实行结束。合同签定后,合资绸厂交纳了15万元中介费。在实行合同中,合资绸厂很快发现,所谓对绸机的技能参数判定的合同是一个地道的骗局,要求追回中介费,则被中介方以合同条款中“非定购方职责”为由而回绝,苦处难言。
6、套 在竞赛的商场面前设置骗局早已层出不穷。其首要方法是,在合同实行过程中,在对产品(产品)的检验、咨询和运送环节中煞费苦心设置骗局,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等。在商场购销往来中,方法大多以送货要收条为名,让对方在检验单上签字,或偷梁换柱以残次货换下已检验待提运的产品(产品),或突然袭击,制作匆促、紊乱局势,搅扰对方正常实行职责,并使用对方人员经验缺乏、职责心不强、法令知识短缺以及异地状况不熟等缺点,使对方受骗,到达不合法得利的意图。
7、炒 社会上一些人为到达不可告人之意图,往往环绕捕风捉影的事大炒大传,织造奇绝故事,引人签约受骗。比如涉及大江南北的养海狸鼠发财戏,棉花、蚕茧大战等等的发财梦。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已被中心制止的不合法传销活动。能够必定,跟着经济的开展,这些不法分子还会不断改换招术,使用经济合同骗得资产。这需求广阔企业加强学法、遵法、用法,有关部分加强法律力度。
合同欺诈方法
使用合同进行欺诈,是不法分子挣钱的一种方法,可谓花样繁多。但这种利诱也急于挣钱的人们的方法,其实并不高超,防止受骗,人们只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1、俏货诱惑。使用紧缺畅销产品,诱人签定购销合同,骗得预付款或定金。
2、鱼食钓饵。先实行几份小额合同,制作履约才能强、诺言好的真相,骗得信任后签定大额合同,骗得很多货品或大额货款,然后隐姓埋名。
3、偷梁换柱。让对方看他人货品,一旦签约骗得对方货款或定金后,便再无踪迹。
4、冒充身份。私刻公章,假造企业,然后与人签定合同,骗得货款或货品;经过联系或采纳挂靠等方法,骗得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营业执照,借此行骗;冒充具有必定知名度、诺言度企业的称号,骗得信任签定合同;骗得单位的空白介绍信、盖有合同章的空白合同,骗签合同。
5、设置骗局。事前精心设计并诱人签定底子无法实行的加工承包合同。上骗局方落入骗局后,合同不光无法实行,并且事前支交给骗方的定金和质料无法追回。
6、设托骗卖。即“买方”是“卖方”的“托儿”。
7、传真欺诈。骗签合同后,骗方使用汇款时间差,先经过银行向供方汇去少数货款,待获得盖有银行公章的汇款单后,用涂改液改为大额汇款,再用传真机发往供方,诱使供方发货,待提货后溜之大吉。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
评论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