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欠条民事诉讼诉讼费标准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04 09:46
债权人向债款人出借金钱后,一般会要求债款人写一张欠条,证明债款人欠债权人的金钱,当债款人不偿还债款时,债权人能够持欠条到法院申述债款人,那么欠条民事诉讼诉讼费标准是怎样的?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常识的回答。
一、欠条民事诉讼诉讼费怎样核算
凭欠条申述是触及产业的诉讼案子,根据《诉讼费交纳方法》的规则,应按下列标准交纳诉讼费:
产业案子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许价额,依照下列份额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越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越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依照2.5%交纳;
3.超越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依照2%交纳;
4.超越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依照1.5%交纳;
5.超越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依照1%交纳;
6.超越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依照0.9%交纳;
7.超越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依照0.8%交纳;
8.超越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7%交纳;
9.超越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6%交纳;
10.超越2000万元的部分,依照0.5%交纳。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担负,胜诉方自愿承当的在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子的具体情况决议当事人各自担负的诉讼费用数额。
一申述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议当事人各自担负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动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定、裁决的,应当相应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担负的决议。
经人民法院调停达成协议的案子,诉讼费用的担负由两边当事人洽谈处理;洽谈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议。
二、追讨欠款申述书范本
追讨告贷申述书
原告:xxx
性别:x xxxx年x月x日出世,汉族,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
现住xxxxxxxxxxxxxxxxxxxxxx,手机:xxxxxxxxxxxx固话:xxxxxxxxxxxxxx 被告:xxxxxxxxxxx
性别:x xxxx年x月x日出世,汉族,工作:xx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
现住xxxxxxxxxxxxxxxxxx,手机:xxxxxxxxxxxxxxxx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xxxxxxxxx偿还告贷本金xxxxxxxxxx元,和到期未偿还告贷的两年利息xxxxxxxxxxxx元;
2、判令诉讼费用由被告xxxxxxxx承当。
现实及理由:
xxxxxxx年xxx月xx日,被告因其老公需求资金,向原告借xxx元人民币,约好还款日期为xxx年年末,并出具借单一张。
还款日期到期后,被告未及时偿还告贷。xxxx年头,原告屡次向被告追讨告贷,被告说其手头没有钱无法准时偿还告贷;xxxx年期间原告屡次追讨未果。
xxxx年年头至四月期间,原告屡次向被告追讨告贷,被告情绪一次比一次恶劣,还恶言对待。 之后被告电话也不接,即便接通也仓促挂掉。
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则特提申述讼,请贵法院依法支撑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以为:被告从原告处告贷,依法应当承当还本付息责任。
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民事权益,现向贵院提申述讼。
此致
xxxxxxxx人民法院
申述人:
xxx年xx月xx日
三、打欠条需求留意哪些事项
1、打欠条必须标准打欠条时尽量运用碳素等不易消褪、更改的墨水,告贷金额前注明币种,并用大写汉字,一起还要在括号里填上小写的阿拉伯数字。标准的格局一般为“因何原因,向何人告贷多少钱,告贷利率是多少,在何时偿还,欠款人署名,证明人署名,某年某月某日”。
2、特别留意不要运用多音、多义字我国的许多汉字存在一字多音、一字多解的现象,在欠条中一旦运用这些汉字,就有或许形成胶葛。比方“还欠款人民币壹万元”,既能够了解成“已偿还欠款人民币壹万元”,也能够了解成“仍欠款人民币壹万元”。
3、欠条必须由债款人自己填写有的债款人本来就有意要躲避债款,在打欠条时,成心找人代写。当债权人索款时则以不是自己笔迹为由,回绝偿还。所以欠条必须由债款人自己填写。如欠条为打印稿,在欠款人署名栏最好要求由告贷人签名、盖章、按手印。
4、妥善保管欠条要留意避免欠条被盗、丢掉或受污染等现象,保管的当地要安全、不易湿润,也不能与化学物质触摸。一起,还应复印几份,在今后催款时,可先向告贷人出具复印件,以保证原件的安全。
5、要及时催款假贷期满后,债权人应及时要求债款人偿还告贷。如债款人一时无法偿还,则要求债款人签定一份还款协议。如债款人仍不如期履约或外逃,债权人应在告贷期满后的两年内向法院提申述讼,依法催收。
以上常识便是小编对“欠条民事诉讼诉讼费怎样核算”问题进行的回答,欠条民事诉讼费用一般根据欠条触及的金额而定,金额越大,诉讼费用越高,假如不超越一万的,诉讼费为50元。读者假如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