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民事伪证罪司法解释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2-07 01:10
作伪证是违法的行为,会遭到法令的处分。但是一些人为了利益或是其他而作伪证,影响了案子的成果,就会给别人形成严峻的损伤,那么民事伪证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呢?下面听讼网的小编就给我们介绍一下,期望对我们有所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依据的若干规则》第八十条 当事人或许其他诉讼参与人假造、消灭依据、供给假依据、阻挠证人作证,指派、贿买、钳制别人作伪证,或许对证人、判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则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则,诉讼参与人或其别人员假造、消灭重要依据,阻碍人民法院审理案子的,以及以暴力、要挟、贿买办法阻挠证人作证及指派、贿买、钳制别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能够依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则,诉讼参与人或许其别人员假造、躲藏、消灭依据的,或许指派、贿买、钳制别人作伪证及要挟、阻挠证人作证的,人民法院能够依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许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性质不同,同是伪证行为阻碍诉讼所形成的社会危害性巨细也有不同,以伪证方法阻碍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直接以伪证罪论处。
伪证罪与非罪行为的边界
关于本罪的罪与非罪的边界要留意以下几点:
(1)伪证罪的建立只限于行为人在刑事案子中作伪证,假如行为人在民事案子中作伪证的,不建立本罪;
(2)假如行为人仅仅就与案子的科罪量刑这一实体处理成果关系不大的情节作伪证的,不建立本罪;
(3)留意区别伪证与误证。
假如证人因回忆过错而致证词失实,或判定人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判定资料、判定设备的原因做出过错的判定结论,或记载人由于对事务不熟而呈现漏记、错记,或翻译人因事务水平低下而呈现错译、漏译的,由于行为人在片面上并无栽赃别人或为别人开脱罪责的成心,所以不建立本罪。
经过上述介绍可知,诉讼参与人或其别人员假造、消灭重要依据,人民法院能够依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假如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听讼网的免费法令咨询,能够协助你回答疑问。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