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范围与标准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4-08 03:44行政补偿规模与规范是行政补偿准则中的要点问题,也是行政审判理论与实践中值得讨论的热门、难点问题。本文根据国家补偿法和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则,拟就行政补偿规模与规范若干问题作些剖析讨论。
一、行政补偿的规模问题
(一)行政补偿规模的根本寓意。依国家补偿法规则,所谓行政补偿规模,是指国家承当行政补偿职责的范畴。所谓行政补偿,是指行政主体(包含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安排、受行政机关托付的安排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略公民、法人和其他安排合法权益形成危害时,由国家经过补偿义务机关向受害人补偿的准则。行政补偿规模是行政补偿准则中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它既标明国家对哪些行政侵权行为形成的哪些危害予以补偿,对哪些行为形成的危害不予补偿,也标明公民、法人和其他安排对哪些行政侵权行为形成的哪些危害,有权恳求补偿义务机关给予行政补偿。审判实践中正确掌握行政补偿规模,首先应留意正确区分行政补偿与相关概念的差异:
其一,正确区分行政补偿与行政补偿的边界。行政补偿是指因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行为对相对人所形成产业上丢失而给予补偿和救助。行政补偿与行政补偿的首要差异为:一是发作原因不同。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违法侵略相对人的人身权或产业权而发作的补偿职责。而行政补偿则是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因施行行政公益行为致使必定规模内的相对人产业权遭到危害而发作的补偿职责。因行政公益行为(如土地征用行为、蓄滞洪区运用行为)缺少违法性,国家本可不承当补偿职责,但根据公共担负平等准则,国家才给予必定的补偿。二是适用规模不同。行政补偿的范既包含受害人遭到的人身权危害,也包含遭到的产业权危害。而行政补偿的规模仅限于产业权的丢失。三是适用目标不同。行政补偿的目标是特定的,不具有普遍性。而行政补偿的目标在大都情况下是不特定的,因此带有普遍性。四是适用意图不同。适用行政补偿的意图是为了拯救现已发作的违法结果,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康复或补偿。而行政补偿的适用,则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和恰当补偿受危害人的产业丢失为意图。五是恳求救助时刻不同。行政补偿发作在实践危害发作之后,即无危害就无补偿,只要相对人人身权或产业权遭到行政主体违法侵权行为损害后,受害人方能恳求行政补偿。而在行政补偿中,相对人既能够在其产业被征用前,恳求行政主体事前付出补偿金,也能够在产业遭到丢失后,恳求补偿。六是处理争议途径不同。因行政补偿发作争议时,补偿恳求人依法能够经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途径处理争议,取得救助。而行政补偿即便发作争议,一般也不经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途径处理,而由补偿恳求人与行政主体经过洽谈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