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2019年成都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新政解读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11-12 03:19

2018年1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经过了关于批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令》(以下简称《法令》)。新修订的《法令》和相关的配套措施终究有哪些不同?会给咱们的日子带来怎样的改变?针对“新政”哪些地方值得咱们一起重视。
成都市施行全面两孩方针新政解读
问:全面“两孩”方针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两孩方针是指一切夫妻(含再婚夫妻),不论城乡、区域、民族,都能够生育两个孩子的方针。“两孩”是指两个孩子,不是“两胎”,现已有两个或许两个以上子女的夫妻,假如不契合《法令》有关特别景象再生育的规则,不能再生育。
问:《法令》是2017年1月22日才正式经过,那1月1日至21日生育的“两孩”合法吗?
答:2017年1月1日后发作的生育行为,只需契合批改后的《法令》规则,均为合法生育。
问:全面两孩方针中再婚夫妻怎样办?
答:新《法令》第十三条中,将本来的“发起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改为“发起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也就是说,再婚夫妻与初婚夫妻享有相同的生育权力。
问:两孩方针落地今后,生第二个孩子需求批阅吗?生育挂号怎样处理?有没有更快捷的办法?
答:契合《法令》规则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不再批阅或变相批阅,施行生育挂号服务准则。夫妻可在怀孕前,凭两边身份证明和成婚证到一方户籍地点地城镇(大街)卫生计生部分处理生育挂号,或许登陆“成都市卫生计生委官网”点击“四川省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网站”、上传相关材料,处理生育挂号。也可重视“四川卫生计生”微信大众号进行在线处理事务,足不出户在网上或手机即可搞定。完结挂号后,需求《生育服务证》的,可到网约的城镇(大街)卫生计生部分免费发给,并供给相关咨询、保健服务。
问:听说“全面两孩”敞开今后,契合条件的夫妻还能够请求再生育,什么情况能生第三个?
答:契合以下景象,已有两个子女的夫妻,能够请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1.有子女为病残儿,不能生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以为可再生育的;
2.夫妻一方为五级以上伤残的。
契合《法令》规则的特别景象、要求再生育的,由自己请求、城镇(大街)卫生计生作业组织受理上报、县级卫生计生部分批阅并将批阅成果告诉请求人。
问:已《独生子女爸爸妈妈荣耀证》,假如再生一个,《荣耀证》及其方针奖赏是不是就失效了?
答:2015年12月31日前已生育一个子女且处理了《独生子女爸爸妈妈荣耀证》、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仍按有关规则享用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奖赏优惠待遇。2015年12月31日前已生育一个子女、自愿不再生育、且子女未满18周岁的夫妻,可在2017年6月30日前向一方户籍地点地城镇人民政府、大街办事处请求收取《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共荣证》,凭据享用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奖赏优待方针。2015年12月31日前已生育一个子在2017年1月1日今后再生育的,《独生子女爸爸妈妈荣耀证》报废,中止享用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奖赏优惠待遇,已享用的不退回。
问:新《法令》中对乡村奖赏搀扶准则有什么规则?
答:关于乡村奖赏搀扶准则施行“白叟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已归入乡村计划生育家庭奖赏搀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搀扶准则的,持续享用。2017年1月1日后未发作生育行为,到达规则年纪、契合条件的,仍归入乡村计划生育家庭奖赏搀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搀扶准则规模。2017年1月1日后发作生育行为的,不归入乡村计划生育家庭奖赏搀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搀扶准则规模。
问:假如夫妻生育了两个孩子,假如再生一个,到底会交纳多少社会抚养费?
答:新《法令》规则:夫妻超越法令、法规规则数量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对两边当事人别离按计征基数的3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一起,针对未实行婚姻挂号手续生育的,新《法令》规则,应依照两边当事人各自子女别离累计核算,生育第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每生育一个子女,按计征基数的3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计征基数别离以当事人生育行为发作时上一年度各自户籍地点地县级核算部分发布的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规范。假如违法生育当事人不在一个县内的,计征基数依照其各自的规范履行。
问:《法令》施行后,取消了晚婚假,增加了生育奖赏假,详细是怎样调整的呢?
答:新修订的人口计生法和省法令清晰不鼓舞晚婚晚育,取消了有关晚婚晚育奖赏假的有关条款。
对2017年1月22日省法令批改案出台前现已处理成婚挂号手续的配偶是否补休晚婚奖赏假问题,依据法令可追溯性和有利于当事人的准则可在2017年6月30日前给予补休。
新规则:不论生育一孩仍是二孩,女方都能够享用延伸60天,男方享用20天护理假。新的生育奖赏假从2017年1月1日起核算。
其它有关婚育度假问题按国家出台的法令法规和有关行政主管部分出台相关规则履行。
成都市卫计委计划生育底层辅导处
2018年1月30日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