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的避税手段有哪些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25 07:46转让定价办法首要是经过相关企业不合运营惯例的买卖办法避税。相关企业(公司)首要是指具有直接或直接操控和被操控的法律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公司)。这种操控与被操控的法律联系首要表现于参股,因为参股的份额决议参加办理与操控的程度。相关企业之间之所以广泛运用转让定价办法,是因为任何一个产品出产者和运营者及买卖两边均有权利依据本身的需求确认所出产和运营产品的价格规范,只需买卖两边是自愿的,他人就无权干与,这是一种合法行为。
相关企业之间转让定价的手法许多,首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①相关企业间产品买卖采纳压低定价的战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赢利而搬运,进行避税。例如,某橡胶企业是履行高税率产品企业,为减轻产品的税负,将克己半制品以贱价卖给了履行较低产品税的联营企业,虽然削减了本企业的出售收入,却使联营厂多得了赢利,企业从中反而多得联营赢利,然后完结了减轻税负的意图。
②相关企业间产品买卖采纳举高定价的战略,搬运收入,完结避税。有些实施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相关企业购进产品时,有意举高进货价格,将赢利搬运给相关企业。这样既能够添加本企业增值税扣税额,减轻增值税负,又能够下降所得税负。然后,从低税负的相关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
③相关企业间采纳无偿告贷或付出预付款的办法,搬运利息担负,以完结避税意图。有些资金比较宽余或货款来历较畅的企业,因为其税负相对较重,往往选用无偿告贷或付出预付款的办法给其相关企业运用,这样,这部分资金所付出的利息悉数由供给资金的企业担负,添加了本钱,削减了所得税负。
④相关企业间劳务供给采纳不计酬劳或不合惯例计酬劳的办法,搬运收入避税。例如,某些企业在向其相关企业供给出售、办理或其他劳务时,不按惯例计收酬劳,采纳要么不收,要么多收、要么少收的战略彼此搬运收入进行避税,当对哪一方有利时就向哪一方搬运。当时尤为杰出的是某些国有企业的充裕人员很多从事厂办经济或第三产业,但薪酬酬劳仍由原企业付出,减轻了原企业所得税负,添加了新办企业的赢利。
⑤相关企业间经过有形资产的转让或运用,选用不合惯例的价格搬运赢利进行避税。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更新搁置的固定资产以不合惯例的贱价出售或处理给某些相关企业(首要是乡镇企业和个别、私营企业)。其丢失部分由企业本钱担负,减轻了所得税负,然后,再从中获取个人和团体的优点。
⑥相关企业间经过无形资产的搬运和运用,选用不计酬劳或不合惯例价格,搬运收入,完结避税。有些国有企业将本企业的出产配方、出产工艺技能、商标和特许权无偿或贱价供给给一些相关企业(首要是乡镇企业),其酬劳不经过技能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优点。这样既削减了税收,又可为企业处理福利及其他方面的需求。
总归,相关公司可选用各种办法,操控转让定价,搬运赢利,形成盈余的企业不必定盈余,亏本企业并不必定亏本的假象。
现在我国的许多外商出资企业都大规模地运用转让定价法,将赢利搬运出去,以到达躲避我国税收的意图。例如,中外合资八达电子塑工艺公司,它首要出产儿童玩具车,除产品包装用品外,其他资料如电子原器材,小马达等资料均为进口,产品97%外销,进口资料和产品外销均由外方香港宏远公司担任,出产的儿童玩具车均匀单位本钱21.50元,均匀价格16.50元,单位本钱高出价格5.0元,该公司开业投产以来年年亏本,而企业规模年年扩展,第三年公司注册本钱的75万元添加了一倍。这样,该公司将所得移至香港,防止了我国税收。而香港又是一个天然避税港,它实施的税收统辖权为收入来历地统辖权,只对来自香港境内的所得征收,对来自我国的所得即可革除交税。八达公司选用这种手法到达了全面避税的意图。又例如,设在我国的某合资公司为了运用香港少征所得税,免征产业税,以及不征本钱利得税等优惠,在香港设立了公司。母公司把本钱1000万美元,原应按1400万美元作价的一批货品,压低按1100万美元作价,出售给香港子公司,子公司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该批货品。经比较能够发现,压价前后母子公司实践担负的税款不同。
母公司应承当的所得税:(140-1000)×33%=132(万美元)
子公司应承当的所得税(香港公司所得税率为大陆的一半):(150-140 0)×16.5%=16.5(万美元)
母子公司总税款为:132 16.5=148.5(万美元)
压低转让定价后,母子公司实践担负的税款。
母公司应承当的所得税:(110-1000)×33%=33(万美元)
子公司应承当的所得税:(150-1100)×16.5%=66(万美元)
母子公司总税款为:33 66=99(万美元)
转让定价前后比较,总税负削减额为:148.5-99=49.5(万美元)
一起,只需香港子公司暂时不把母公司应得的股息汇出,母公司的避税意图就到达了。接着,香港子公司用该部分所得在香港置办房地产,供公司运营运用,又可革除产业税。将来比及这批产业卖出后,还能够避掉出售这些产业利益应交纳的本钱利得税。
再如,北京某一物资出产企业鸿远公司,专门制作防盗门,1999年产值10000个,每个本钱300元,加工赢利150元,商业赢利60元。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有8个出售分公司,专门担任出售该企业出产的防益门。这8个出售分公司别离独立运营、独立核算。1999年鸿远公司出产的防盗门悉数售出,试依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则核算剖析鸿远公司与各出售分公司的所得税额及赢利水平?(假定各出售分公司获利水平相同)
注:现行税法规则,企业所得税率为33%;但应交税所得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核算税额;应交税所得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核算税额。
鸿远公司的赢利水平为:
150×10000=1500000(元)
各出售分公司的均匀赢利为:
60×10000/8=75000(元)
鸿远公司应交税额:
1500000×33%=495000(元)
各出售分公司应交税额:
75000×27%=20250(元)
鸿远公司与各出售分公司的赢利总额:
1500000 75000×8=2100000(元)
总应交税额为:
495000 20250×8=657000(元)
税负总水平为:
657000/2100000×100%=31.29 %从上述核算能够看出,鸿远公司的赢利偏高,因而交纳的所得税就多。为减轻因赢利过高而带来的高税负,它选用了转让定价的办法避税。
假如鸿远公司每个防盗门的加工赢利由本来的150元降到134元,这时各出售分公司每个防盗门的出售赢利上涨到76元。
鸿远公司的赢利水平为:
134×10000=1340000(元)
各出售分公司的均匀赢利水平为:
76×10000/8=95000(元)
鸿远公司应交税额为:
1340000×33%=442200(元)
各出售分公司应交税额为:
95000×27%=25650(元)
鸿远公司与各出售分公司的赢利总额为:
1340000 9500×8=2100000(元)
总应交税额为:
442200 25650×8=647400(元)
总税负水平为:
647400/2100000×100%=30.82 %转让定价后比转让定价前少交交税款52800元。
495000-442200=52800(元)
总减轻税负水平为:
(31.29%-30.82%)/31.29%=1.5 %从这个比如能够看出,只需有相关企业一方的赢利偏高,就可经过转让定价的办法“削山头”,即谁的赢利高,谁就想办法将高出其他企业的赢利搬运出去,以防止高赢利部分承当的较多税负。
商业企业之间的价格转让虽在质上同出产企业之间的价格转让挨近,但在一些技能方面存在较大不同。商业企业之间的产品价格转让实践上是以代销、转销和让利等办法完结的,并且这些办法均是以多种途径和互利办法完结。事实上商业企业之间有许多途径彼此供给方便,完结赢利超同,以防止较多地接受税负。
如当同类商业企业盈余额和盈余率有凹凸之分时,有相关的企业之间能够经过名义上的代销、转销、让利等办法将盈余高的企业中的部分赢利搬运到盈余低的企业中去。商业企业之间的这种“削山头”办法也常常是非常有用的。
举例来说,假定某商业出售公司甲的年赢利为15万元,而另一出售公司乙的年赢利为4万元。试核算甲、乙两公司的赢利及税负水平?
甲公司应交税额为:
15×33%=4.95(万元)
乙公司应交税额为:
4×27%=1.08(万元)
甲、乙公司赢利总额为:
15 4=19(万元)
甲、乙公司共交交税款为:
4.95 1.08=6.03(万元)
总税负为:
6.03/19×100%=31.74 %假如甲、乙公司达成协议或某种默契,甲公司以代销、转销为名将其取得赢利中的4万元划归乙公司,并经过帐面处理将4万元解入乙公司,那么甲、乙两公司的交税状况发生变化,其一起税负也发生变化。
甲公司实践交税:
11×33%=3.63(万元)
乙公司应交税额:
8×27%=2.16(万元)
甲、乙共交税:
3.63 2.16=5.79(万元)
总税负为:
5.79/19×100%=30.47 %赢利搬运后比赢利搬运前少交税款:
6.03-5.79=0.24(万元)
减轻税负为:
(3.74%-30.47%)/31.74%=4 %从上述比如中能够发现,不论是出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仍是出产企业、商业企业同类的内部之间,以转让产品定价办法从事避税都是运用赢利率的调整为底子,也就是说,转让定价是转让两边对各自内部发明的剩余产品价值进行分配时,在彼此之间进行排列组合,以求最大极限地将其操控在自己手中或有联系的相关企业手中。
因为实施转让定价的两边具有必定联属联系和互利合作联系,因而这种赢利与价格的转让绝不是单向的,而是相向的。这一次,企业甲将赢利以这样办法转让给了企业乙,下一次,企业乙就会以另一种办法予以回来。从一段时期,而不是从某一次的转让过程中就可发现,转让两边都会从他们的活动中得到税收优点。
咱们在这里将有关运用税率、赢利差异进行转让定价活动的一般规模作一概括。
这些规模是:
榜首,运用原资料、零部件、产制品、机械设备等,如高价购买原资料和零部件,直接添加出产本钱,形成赢利削减;在以设备出资作价时,举高作价,虚增投本钱钱,扩展折旧基数;追加出资或添加设备时,经过进步固定资产价格和缩短运用年限,添加本钱开支,加大折旧费的提取和分摊,然后使本钱上升,赢利下降,或压低产品的出价格格,削减赢利。
第二,运用专利、专有技能等无形资产的转让。如进步一次付清付出的额度,以受让人的产值、销量或赢利额为根底,进步汲取特许权运用费的百分比,重复收费,将特许权运用费计入设备资料价款来躲避预提所得税。
第三,运用劳务、如企业集团内部供给劳务不收费或收费极端不合理等。
第四,运用借款。如依据赢利组织的需求,对借款或预付款收取高额或低额利息等。
总归,在实施累进税率状况下,交税者总是尽力使其高赢利向低赢利部分、企业搬运,以下降赢利过高部分所承当的高税负;在实施固定税率的状况下,虽然办法上不存在避税问题,可是赢利少所接受的税收压力小。